一、机器人制造正式列为独立行业
2017年6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编号GB/T4754-2017,替代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574-2011)》,新标准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机器人制造首次作为独立的行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中。根据新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1)与特种作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2)两个行业小类,归属于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中类(代码349),归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代码34)。
由于原有国家标准没有对机器人制造设置独立的分类,因此难以开展产值、收入、利润等方面的统计,导致反映产业全貌的数据缺失,给产业政策的制定、重大专项批复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自2015年国家统计局启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工作起,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多次提出增加机器人制造相关细分行业的建议,并为此提供基础数据与素材。经多次协调,国家统计局在听取多方建议后,于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为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分别设立了行业小类。这一修订将对促进机器人制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二、陕西渭南高新区组团参加中国增材制造大会
7月28日至30日,2017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产品展览会在杭州举办,渭南高新区组织了8家企业、科研团队参会,成为国内最大的展团之一,其参展单位包括西安交大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韩国机械研究院金属三维打印研究团队等,涵盖了增材制造产业高端技术应用领域。
三、智能技术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
“我认为智能技术是引领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中,各国都在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这个体系背后是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权。”7月28日,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业赛闭幕式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阐述了他对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
李瑞峰说,机器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这对于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最佳的时期。机器人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新兴技术交叉融合,比如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3D打印也对机器人复杂部件的制造提供了便利;新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宽带网络的高速发展和5G技术的推广都会给机器人带来新的革命;新的生产方式,未来的生产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未来的生产流程必须进行智能化的改造才能够适应新的模式,而机器人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KUKA工业机器人赢得2017年红点奖
KUKA工业机器人KR CYBERTECH 日前获得了2017年产品设计类的红点奖 (RedDot Award)。通过缩小体积实现的紧凑性使得这款机器人可以快速移动,即使采用最快速度,作业也是极其精准。
工业机器人KR CYBERTECH适合用于加工和操作大型部件以及安装、堆垛和气体保护焊。现如今也凭借自身优良的设计获得了大奖。评审团给出的获奖原因如下:“工业机器人KR CYBERTECH凭借自身纤巧细长的体形将速度和作用范围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
这款负载级别为20kg的机器人凭借2100mm的作用范围跨越极大的距离。这是上一代产品至今无法实现的。节省物料消耗不仅降低能源成本,并且促进可持续发展。“它可以快速移动、精准可靠。这款机器人也可以驾驭大型的工作空间并且运用极其灵活,这样非常适合工业生产中的多种用途,方便拓展新领域”,工业设计师Mario Selic如此介绍道。这款机器人可以安装在地面上、墙壁上和天花板上或以某个特定角度进行装配。
它在性能和功率密度上树立新标杆。不仅拥有40微米重复精度的最高精度,而且最大速度运行时也可将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客户可以从缩小体积带来的紧凑性和生产时最大自由空间中获益:机器人可自主开辟 23 m³ 的工作空间。
五、2017中日工程技术大会在青岛召开
由中国科协指导,山东省科协主办的2017中日工程技术大会8月3日-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
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制造与创新服务”。来自两国的科技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国际人才交流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创客教育与创新服务生态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企业在行动”四大主题进行专题讨论,聚焦智能制造和创新服务,旨在搭建包括技术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经济产业共同发展、工程高端人才国际化合作、新科普与创新创业环境融合等在内的东北亚交流合作平台,致力于繁荣中日双方及国际科技交流、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合作、推进工程师国际化、打造共同发展新平台。
同期举办的“第20届青岛国际机床展览会”和“青岛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上世界领先的智能装备集中亮相:Vr技术与数控机床相结合,虚拟工厂闪亮登场;鸡蛋上雕刻水浒108将,把精细化发挥到极致,开展首日就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多名专业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