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工匠大创新
日前,位于洛阳市的中信重工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浇铸作业。该企业使用3个钢包共355吨钢水成功合浇出出口德国的油压机核心部件上横梁铸锻件。近两年来,该企业依托“大工匠及首席员工创新工作站”组织攻关与集成创新研究,在多个领域完成了冶炼工艺优化、造型合浇等多项领先国内的创新研究技术,实现了在国内大型铸锻件制造工艺的重大系统突破。
二、福建“十三五” 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日前,省经信委制定并印发《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十三五”我省将加快建设省级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计划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建设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力争形成1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据介绍,创新中心将主要开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进步规划,为产业集群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集散和辐射、信息集聚与扩散、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分析、检测、试验以及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服务。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省级创新中心所依托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水平,有10项以上新产品、新技术达国际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冶金、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等行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三、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权益保护长沙峰会举行
在12月17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权益保护长沙峰会上,来自法学界、企业界、传媒界的多位专家,聚焦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民营企业的春天来了。”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认为,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意愿有所下落,主要缘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此次国家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意见》,为民企争取平等待遇做出了顶层设计,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一颗“定心丸”。他强调,《意见》从11个方面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未来经济长期稳健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峰会期间,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党总支开展的“湘江法务圈”望城行启动。
四、西部首家网络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日前,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国(西安)网络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会上,西北工业大学、中共陕西省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工大筹建的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同时成立。
陕西网信企业数量众多,从事领域广泛,但未形成发展合力,遇到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另一方面,陕西高校资源丰富,网络信息人才集中,却存在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不足的问题。今年7月,在陕西省委网信办支持指导下,西北工业大学开始筹建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据悉,这是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后,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印发以来,国内首个响应国家号召建立的网络创新研究院,也是西部首家网络创新研究院。
此举旨在联合陕西丰富的网信领域科研教育资源,超前布局下一代网络信息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培育壮大陕西省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网络经济,推进陕西经济转型升级。
研究院将以科技研发、人才聚集、创业孵化、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产业技术支撑为核心任务,将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结合西工大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实现科研、资金、企业的互联互通,充分整合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构建“研究院+投资公司+产业园”为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
五、川崎机器人在渝投产,一期设计产能约6000台机器人本体
机器人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重庆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发展。12月17日,川崎(重庆)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正式投产。
作为全球五大机器人品牌之一,川崎机器人于去年4月正式签约落户两江新区,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及线体集成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5亿元。本次投产的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约6000台机器人本体;二期投产后,基地总产能将超过1万台机器人本体。该基地将为国内外各大汽车制造商、3C企业以及更广泛的工业领域提供优质的机器人产品。该基地的投产,将助力两江新区乃至全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两江新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国智能制造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川崎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的投产,在国内具有三大标志性意义:一是该项目为中国目前唯一的世界顶级机器人品牌与国内企业合资建设的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基地;二是该项目为世界顶级机器人企业在中国西部唯一布局的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基地;三是该项目为川崎最新机型“双腕机器人”的全球发布地及唯一产地。
2016/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