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发布会召开
9月29日上午,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西安都市之门会议中心召开科技成果发布会。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陈锐介绍联盟总体发展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基于3D打印的空心涡轮叶片精密铸造技术”、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相关成果”、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3D微创导向模板粒子植入技术”等7家联盟成员单位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最新科技成果。
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陕西省在3D打印领域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形成了强有力的专家团队。陕西3D打印产业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一中心),西安高新区研发示范推广基地、渭南高新区教育培训生产基地、西安医学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三基地)的产学研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联盟开展了“陕西省增材制造(3D打印)地方标准体系框架研究”,申报了12项产业团体标准报备,促进陕西在3D打印领域保持领跑地位。在非金属打印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创新陶瓷材料3D打印成形工艺,成功攻克了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法(SLA)3D打印的型芯、型壳一体化制备关键技术,解决了空心叶片铸型强度和精度问题,满足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空心叶片研制的技术需求;在金属打印领域,西北工业大学突破铝合金SLM(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设备多项整机设计和控制关键技术,研制了国内首台专门针对铝合金高精度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实验平台。
下一步,联盟将推进高端设备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大型精密部件制造与修复、普及型打印机制造等“四大工程”,继续在增材制造装备、材料、软件及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教育、医学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和大范围的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陕西省加快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决策咨询,巩固陕西省3D打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苏州宝时格数控C5中走丝线切割机床获IDEA工业设计金奖
IDEA工业设计优秀大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是世界三大工业设计奖之一。而在本年度的工业设计奖项评选中,苏州宝时格数控C5中走丝线切割机床获得北美IDEA工业设计金奖,是中国电加工机床行业有史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苏州宝时格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走丝线切割机床及CNC数控系统研发、测试和制造的全球性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行业的设备和技术供应商,其生产的宝时格闭环中走丝机床获得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客户使用和认可。在此基础上,宝时格公司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系统化的生产管理、优秀的研发团队获得累计近70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拥有近20项软件著作权,为各类产品的推陈出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C5中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发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C5中走丝线切割机床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全面提升机床的各项工艺水平。与此同时,五项新兴技术的应用包括剔除了导电块的运丝系统,颠覆传统闭环控制模式,轨迹实际精度更为准确,无需再次人工紧丝和干预,使切割工艺更为精准、光洁、高效。
三、《超级技工》电视大赛落幕!沈阳机床两员工包揽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冠军
《超级技工》第三季再次登陆沈阳机床。9月25日、29日,“超级技工”2017年沈阳市电视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两个工种的决赛在沈阳机床举行。9月29日,电视大赛落下帷幕,沈阳机床韩毅和李佳分别在数控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大赛中拔得头筹,揽括两个项目的冠军。姜海朋和张汉英分获数控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亚军。
“超级技工”2017年沈阳市电视技能大赛由沈阳市总工会,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由沈阳机床集团承办,所有比赛产品均采用i5智能机床。沈阳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大麦主持了两个工种的决赛,沈阳机床集团员工刘萍、赵金宇分别作为数控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的主考,和员工张亮一起担任观察团评论嘉宾。集团公司有6名员工进入决赛,姜海朋、韩毅、唐亮进入数控车工决赛,张汉英、李佳、安成林进入加工中心操作工决赛。
决赛过程竞争异常激烈,惊心动魄。比赛分三轮进行,每一轮淘汰两个人,也就是6进4进2,在最后两位选手中决出《超级技工》第三季的冠军。每轮比赛后,现场公布战绩及晋级选手,增加了赛事的紧张程度和可观赏性。
四、我国首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投产
我国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10号生产线,9月29日在连云港开发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我国高端碳纤维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据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介绍,中复神鹰T800碳纤维10号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碳纤维生产线,年产能为1000吨,在全线自动化程度、绿色环保生产、废气治理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性能指标赶超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实现我国T800碳纤维产品自给自足。
碳纤维属于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军工、交通、医疗、纺织等领域。截至目前,中复神鹰在过去12年间累计投入资金近18亿元,建成4套聚合系统、6条纺丝生产线和10条碳化生产线,其碳纤维产能达到6000吨/年。
五、太仓获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园区
工信部近日公布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榜上有名,这也是江苏唯一入选项目。
太仓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20多年累计引进德资企业26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太仓高新区。近年来,太仓瞄准智能制造方向,在研发、产品升级、智能化生产等领域加强对德合作。目前,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内的企业80%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根据规划,创新园将聚焦高档数控机床、专用装备、汽车关键基础零部件三大细分领域,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创新集群。
六、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3D打印钛件首次获劳氏船级社认证
近日,全球工程、技术和商业服务公司劳氏船级社(Lloyd’sRegister,LR)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一个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3D打印钛零件首次获得认证。这是一个行业里程碑。
LR自己并没有打印这个零件,而是用其现有框架来监督和认证整个过程,这也许能为制造商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来认证其他3D打印组件。获得认证的零件由SaferPlugCompany(SPC)设计,由AM生产公司3TRPD用粉末床熔融工艺3D打印而成,是一个用于管道中的钛入口歧管(gatewaymanifold)。
一年多前,由于SPC要设计和生产这个零件,所以要求LR为零件制造过程提供独立的保证。LR的增材制造产品认证让制造商和最终用户相信某个3D打印件是符合标准的。LR与焊接研究所(TWI)一起制订了自己的“金属零件增材制造指导意见”框架。LR和TWI都深度涉入3D打印行业,是多个增材制造标准化组织的成员。这个框架不仅涉及材料标准,LR团队也评估了生产歧管所用的各种制造设施。
这个3D打印件将被整合到一个组件中,这个组件将用于一套管道隔离工具中,这些工具中包括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处理直径为六英寸的管道。“从行业和客户角度来看,这个认证增加了人们对3D打印件的信心,而这无疑将加速石油天然气行业对AM的采用,让这种技术成为主流,”LR的技术、质量和创新总监ClaireRuggiero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