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耐4000摄氏度高温陶瓷材料问世
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在英国《科学报告》期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陶瓷材料可耐受接近4000摄氏度的高温,它们在航天载具以及核反应堆建造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个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激光的检测技术,以测量碳化钽和碳化铪这两种陶瓷材料所能耐受的温度限制。结果显示,这两种材料的耐高温性能都超出了此前的认识,碳化钽在温度达到3768摄氏度才开始熔化,而碳化铪更是在3958摄氏度时才熔化。
这两种材料的优异耐高温性能是航天和核工业所需要的,但此前由于没有合适的检测技术,这两种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值。研究团队认为,在明确了这两种材料的耐高温程度之后,它们可能被用于下一代航天载具,让这类载具在极高温环境中能够更加稳定和安全。
二、河北衡水打造国内机器人全产业链基地
河北省衡水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装配、展览、培训于一体的机器人项目高科技企业。项目公司与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并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重点实验室,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国内机器人全产业链大型基地。
三、全国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落幕
日前,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全国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在青岛落幕。本届大赛以“数据驱动、智见未来”为主题,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此次大赛提供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11道赛题,均是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应用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难题。专家表示,这次比赛中不少作品具备产业化基础。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6500多支队伍、10000多人参加,主办方共收到近3万份参赛作品。除了国内选手外,还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其中,参赛团队中有54%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
共有55支队伍进入了决赛,每道赛题有5支队伍入围。来自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团队夺得了本次大赛的特等奖,参赛作品是监控场景下的行人精细化识别。大赛导师团成员郝玺龙说,本次大赛作品总体质量比较高,而且都是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遇到的实际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其中,大数据精准营销中用户画像挖掘和反流量作弊解决方案等赛题的作品都可以很快被相关企业吸收应用,投入产业化。
四、智能技术八大趋势公布
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日前在京举行。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稳步推进及宏观经济趋稳的大形势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筑底企稳且亮点纷呈的特征。本次大会上,赛迪智库信息化中心发布了2017年智能技术八大发展趋势:
人脑仿生取得重大突破;机器学习将在数据量大、需求迫切的领域深入应用;智能语音助手将成为自然语言理解发展的突破口;机器视觉将向生产生活领域不断渗透;AR将超越VR率先驶入快速发展车道;区块链加快平台化、开源化、融合化发展;数字孪生将打造居民生活的信息物理空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五、浙江丽水选聘工业科技特派员
为引导和支持人才智力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浙江省丽水市科技局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启动工业科技特派员试点。日前,丽水市正式聘任15名科技人员担任首批工业科技特派员,聘期两年。根据各自所学专业及专长,将分别进驻开发区医药、环保、电器、汽车部件、电气等企业,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推动科技合作和开展科技服务。
从2016年开始,该市分批选派50名左右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到开发区50家左右试点企业挂职,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科技攻关等方式,支持有实力开展创新发展的企业得到科技指导服务。
六、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协会成立
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协会成立仪式暨“晋善晋美,数造未来”大数据论坛日前在太原举行。据了解,该协会将以大数据企业、科研院校、技术精英为主体,围绕技术、产业、人才进行深度交流与分享,搭建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智库。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大数据领域企业已有207家,大数据相关专业院校59所,在基础架构、数据分析、数据源、大数据应用、大数据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广告营销等方面进行大数据产业布局。大数据创新应用已经在工业、农业以及电子商务、金融、交流、娱乐、安防等领域不断深入,大数据运用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强。
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协会理事长王艳云表示,协会将聚合厂商、用户、投资机构、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力量,聚拢大数据行业资源,通过研讨交流、技术切磋、联合开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制定与推行、联合人才培养、业务与投资合作等工作,加快推进山西省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形成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突破性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七、《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发布
未来宁夏将围绕“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这一主题,形成改革引领、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三大动力,实现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由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发展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宁夏制造业规模占全区工业的58.6%,但存在质量效益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纲要》对接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立足宁夏制造业基础,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特色食品及用品、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八大优势战略产业,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体系,推动全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八、哈量集团“螺旋锥齿轮数字化集成制造成套装备”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
12月28日,在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新产品鉴定会上,哈量集团研发的“螺旋锥齿轮数字化集成制造成套装备”顺利通过省级鉴定。
螺旋锥齿轮数字化集成制造成套装备,主要包括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装刀机、齿轮测量中心、刀盘以及数字化制造专家系统,该成套装备实现了由制齿加工到对研入库全部工艺过程。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套装备为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