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四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大力支持下,有四项创新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方法与装备”项目,沈阳铸造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完成的“电渣熔铸大型变曲面异形件关键技术”项目,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机床工具行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8年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北京组织召开机床工具行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原机械工业部老领导陆燕荪、沈烈初,数控机床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等出席会议。秦川机床、航天八院、沈阳高精、北一机床及机床协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工业信息化研究院等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机床工具是“装备工业的母机,智能制造的基础”,充分肯定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对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会议强调,下一步,机床工具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要建立长效的研发机制,继续做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机床行业回暖 常州新墅机床年销售增长60%
随着我国机床行业回暖,机床零部件配套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纷纷大幅增长。2017年,我国最大的刀架生产商常州市新墅机床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约6000万元,同比增长约60%。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场回暖和转型升级工作推进的影响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总体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行业主营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2%;利润总额315亿元,同比增长23.6%。刀架是车床上用来安装刀具的零部件,是数控车床的重要零部件。常州新墅机床作为我国最大的刀架生产商,2017年年产量达2.7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
近年来,常州新墅机床连续承担“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刀架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任务,是行业内刀架项目研发的主力承担单位之一。2017年,常州新墅机床与高校共同申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增长工程”,目前已完成答辩,课题进展顺利。2016以来,常州新墅机床共申请22项专利,2017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项3项。
四、辽宁省智能制造专项项目首次通过工信部验收
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传来消息,由该所主持承担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面向传感器制造领域数字化车间关键应用标准研究”通过工信部验收。该项目是沈阳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相关成果将更好地服务于辽宁乃至全国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沈阳自动化所开展了标准的研究、编制了面向芯片式传感器数字化车间的“通用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与评估方法”两项标准草案,并搭建了试验验证平台,通过举证、平台和现场3种验证方式,验证了标准的全部内容,并将标准成果成功应用于行业代表企业。
两项标准草案可对传感器行业及其他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车间规划、建设、改造及运行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试验验证平台可作为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车间管理技术及系统的研究、测试、试验验证及运行评估等服务,进而为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五、冰城造3D打印钛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记者从2018哈尔滨寒博会上获悉,本次参展的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首台国产冷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钛合金制粉设备的集成制造,实现增材制造(3D打印)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
据了解,由于钛合金具有熔点高、活性高的特殊性质,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末是制备难度较大的一种耗材粉末。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通过两年时间研发,先后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增材制造专用钛合金粉的生产,打破国外增材制造金属原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0吨优质钛合金粉末产品,一方面解决国家军工、国防单位所需要的高性能钛合金粉末供应;另一方面促进国内金属粉末制备技术发展,提前布局未来全球增材制造原材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