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2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制造业领域获奖项目超一半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共获得2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3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3项,涉及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装备、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在主持完成的13项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或企业主持的项目10项,占76.9%,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600亿元。
其中,制造业领域成果居多。在浙江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中,属于制造业领域的有7项,占53.8%。如浙江大学、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解决了大型船舶推进器能效低、空泡脉动压力难以控制的难题,发明纳米增强湿式铜基摩擦片材料,突破大扭矩高可靠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设计制造技术,填补10万牛米以上离合器国内空白,解决了大功率船用齿轮箱运行可靠性低的难题,完成我国30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40万吨国际最大矿砂船、海警船“海警 2901”、国内首艘海军医疗船、特种舰艇等配套应用2500艘大型船舶。已获发明专利31件,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4项,近三年实现经济效益115.2亿元。
二、国防科技大学光纤激光器获奖
日前在江苏昆山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纤激光科研团队的“光纤激光及其变频技术”项目,以发明专利“光纤变频中红外激光器”形式,在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近30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三、甘肃制造业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日前,甘肃省工信委发布信息:2016年1~11月,甘肃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8.2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纳入监测的85户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2.58亿元,同比增长23.32%;实现新产品产值168.02亿元,同比增长94.94%;研发投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10.88%;上缴税金21.33亿元,同比增长13.34%;完成投资68.42亿元,同比增长75.75%。总体上看,重点监测制造业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从行业类别看,全省纳入监测的29户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2亿元,2户公共安全应急装备和产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5.24%和-16.22%。值得注意的是,纳入监测的21户新材料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1.34亿元,增速49.89%,且增速最快。
四、东风设计院荣获第三届“楚天杯”设计大赛一等奖
日前,由湖北省经信委、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在湖北省美术馆举行。东风设计院提交的“汽车柔性自动焊装生产线设计”参赛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
此次由东风院BIM技术中心、智能自动化事业部联手制作的焊装工厂VR技术,向观众展示柔性焊装技术运用在工厂中实际的生产效果,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运用了柔性焊装技术的工厂内生产场景,引起了在场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本届大赛“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类”的前三名,由东风设计院、烽火通信、江苏徐工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包揽。通过参赛不仅展示了工业设计国家队的技术水准,而且擦亮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名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五、中车机器人研发中心落户无锡
1月9日,由中车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中心在无锡揭牌。总金额近1.5亿元的机器人智能磨抛系统和智能制造工程订单签约。该中心将瞄准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
六、科学家用3D打印技术开发超声设备
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一种新的超声装置,其图像更加清晰,能够提高可控度和精度。这种创新的超声波设备配备的树脂镜头是3D打印出来的。利用3D打印,可以制造复杂的镜头形状,因此可以产生更清晰的图像。3D打印镜头能够让超声波多点聚焦,目前的超声仪器是无法做到的。
超声波的产生是通过在玻璃或“镜头”表面发射声波,以创造高频振动。在传统的超声设备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镜头迅速扩大,引发高频振动,产生超声波。使用3D打印制造的镜头,新的超声设备能够克服玻璃的局限性。这种订制的、复杂的镜头可根据不同的目的来生产,不仅有更清晰的图像,而且更加便宜,易于生产。
3D打印彻底变革了制造工艺,能够创造独特和复杂的设备。据悉,这项技术如果进入超声市场,到2020年这一市场预计将会增长到约69亿美元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