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东机器人产业热的冷思考
2018-03-06 悉恩悉机床网

摘要:“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强’产业中,工业机器人是高端装备产业的重点建设内容。”山东工业机器人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的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生产工业机器人所需核心元件的企业,省内很少,即便有少数生产企业,发展也远不如南方。



在东阿阿胶的加工车间里,“蜘蛛手”正灵活地将阿胶从传送带上分拣到包装盒中


  “济南造”机器人卖到了欧美


  记者在全国两会上得到一个消息:苹果手机玻璃的制造生产线上用上了济南造的机器人“蜘蛛手”。而更让人振奋的是,这种“蜘蛛手”已经进军欧美了。全国人大代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也说:“‘蜘蛛手’进一步促进了阿胶产品的质量稳定。”


  “蜘蛛手”的制造企业是济南翼菲自动科技有限公司,由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济南人张赛及几位伙伴共同创立。从核心产品面市到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仅用了3年,两年前就撬开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大门。


  “我们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工作节拍最快可以达到0.3秒以内,可以满足高速生产的要求。”该企业市场总监孟婉婷说,翼菲自动化属于国内较早一批机器人本体产业化的企业,目前公司生产的并联机器人在全国同等产品的出机量和国内销量上,已经数一数二。


  “联合利华这样的500强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之前他们只使用国外的并联机器人。”孟婉婷说,能进入联合利华意味着翼菲的并联机器人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已能与国外同类机器人媲美,性价比上还更有优势。去年则卖到了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巴西,还有法国、印度。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品牌的并联机器人能够将负载提高到6kg以上,而翼菲已有能负载10kg的并联机器人在应用。在集成式控制体系方面,该公司的迅翼系列机器人的控制器不仅能进行运动控制,还能进行视觉处理、传送带跟踪。而且同一个控制器最多能控制3台并联机器人,通过内部通道实现信息的共享,多机共享一套视觉系统。


  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不错,该企业去年的产值已经是2016年的三倍。


  “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强’产业中,工业机器人是高端装备产业的重点建设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辰龙集团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峰说,目前上游基础产业还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他建议对共性的高精尖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更容易取得突破。


  上游核心元件大多来自外省


  在东阿阿胶的工厂里,有40台翼菲生产的“蜘蛛手”,主要用于阿胶的分拣包装。生产好的即食阿胶块随着传送带往前走,蜘蛛手可以迅速捕捉到阿胶,一只一次能捕捉6块,自动识别出传送带旁边阿胶外包装的定位,准确又迅速地把阿胶放在包装上。除了分拣放置之外,“蜘蛛手”还有质量判断的功能,自动识别分辨出不合格的产品。


  “原来这道工序需要1200人,现在只要800人。”全国人大代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介绍。40台“蜘蛛手”,解放了接近400人的劳动力。


  越来越多中国的生产车间在上演这样的生产场景。这样的工业机器人被称为并联机器人,一台机器人能代替2—6人,在分拣、搬运、包装、涂胶、码垛等工序上,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多。


  孟婉婷说,随着大城市人力成本的提升,并联机器人的市场越来越被看好。


  不过,在山东省内,像翼菲这样的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厂商并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孟婉婷坦言,公司组装并联机器人所需的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集成电控等,在采购时,省内没有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需要从华南、华东等地采购。“一些南方的城市也联系过我们,如果在南方生产,硬件方面的成本会减少不少。”孟婉婷说。


  山东工业机器人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的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生产工业机器人所需核心元件的企业,省内很少,即便有少数生产企业,发展也远不如南方。


  下游企业实力不足难承担机器人费用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下游企业的需求支撑。据济南海关统计,2017年,山东省累计进口工业机器人3486台,比2016年增加76.4%。


  “生产领域对机器人代人的需求,近两年迅速增加,像东阿阿胶一样,我省部分企业也用上了工业机器人。”孟婉婷说,“2017年,国内的很多工业机器人厂家都卖得很好,销售额翻倍增长。”


  但是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抉择:上自动化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不上自动化迟早要被淘汰。“机器换人起码要用3年才能收回成本。”东阿阿胶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业内人士分析,山东的产品主要是华南、华东企业在购买。


  迈赫集团是山东省内著名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王绪平也表示,山东企业在机器代人、自动化改造方面确实有一定积极性,但也存在一定力不从心的情况。


  “与江浙粤等地区相比,山东部分企业规模小,很难承担得起‘机器换人’的费用。其次,山东有些企业目前自动化水平较低,一些先进的生产线、机器人与原有的工艺、生产方式并不兼容,存在接口不对称的问题。”王绪平表示,此外,一些企业家的观念相对保守,并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政府为企业“输血”加速“机器换人”


  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方面,山东的发展与江浙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王绪平说,目前,山东省提出“四新促四化”,其中四化就包含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在产业智慧化方面,国家、省内和部分地市都有相关补助,但在智慧产业化方面,相比南方一些省份相关补助比较少。”他介绍,这“两化”就相当于两条腿走路,缺了哪一条腿,“山东智造”都很难实现。


  山东省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早在2016年山东省出台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青岛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机器换人”,最高可获得补贴500万元。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有些代表也带来了相关建议。


  “上游的基础材料不好,功能整体部件质量不过硬,以及工艺上不达标,都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辰龙集团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峰说。


  针对这个情况,赵峰建议,把企业作为共性技术创新的主体。“相较于一些高精尖的技术突破来说,共性技术几乎是每家工厂每天都要用到的,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更容易取得突破。”另外,他提到,由于研发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企业的投入意愿不强,加上没有多余的财力用在留住高端人才上,人才问题是个制约。赵峰希望,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企业承担一部分,政府也能承担一部分,留下人才。


来源:齐鲁晚报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