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类有所长 机器人有所短
2017-01-17 悉恩悉机床网

【悉恩悉机床网 热点新闻】25年前风靡一时的自动化制造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不能与工人互动,工人不参与生产过程和决定产品质量。而德国工业4.0模式中,机器人与工人是分工合作的关系。有的活儿是以工人为主,有的活儿是以机器人为主。

  世界车间的模板——富士康近两年引入6万机器人替代工人,而且表示要加大对机器人的投资。但这不是机器人挤走了人,而是因为招不来工。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人荒了,尤其是一些苦重的行业,招人很难,能够留住人的机会也不大。这时候引入机器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富士康不断引进机器人,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和投入,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富士康目前还有120万员工。富士康用实际行动表明,机器人不比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便宜。新一代工人忍受不了肮脏、危险和无聊岗位,才给机器人带来了机会。即使将来有大批工作被机器人替代,那也是因为人找到了更有意思的活儿干。

  机器人大国就业率反而最高,机器人二战以后就发明了。但现在机器人普及率只有10%。因为在绝大多数工厂里,如果人全撤掉,让机器人挑大梁,工作效率并不高。工厂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只是为了优化工艺流程,补人之疏忽。和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类似,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种类为焊接、搬运、喷涂。汽车工业是用机器人的大头。别的行业目前用得不多。

  美、德、日、韩四个汽车制造国,是工业机器人大国的榜首,而它们的就业情况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好的。2015年,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69,韩国高达531;日本与德国则仅次于韩国分别为305301。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只有日本的七分之一左右。由此来看,提高就业率和提高机器人普及率是并行不悖的。中国的经验也证明这一点:2005年至2014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年增速保持在25%,同期中国对工人的需求一直很紧迫。

  几乎所有的工业机器人专家都认为,中国的机器人缺口还极大,对机器人的旺盛需求会保持十年以上。短期看来,二者还是合作关系,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不是取代工人的劳动,而是与工人分工合作。人与机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不应排斥技术进步,而应调整自身,做一个机器的好伙伴。

2017/1/17

上一篇: 今日简讯-20170117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