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机械工业已进入从量变到质变阶段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机械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具备了由大变强的发展基础,显现出鲜明的发展特征:产业发展整体趋势向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质量品牌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化经贸合作逐步深化。
从国内外发展形势分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市场活力有所恢复、需求有所增强。这为机床行业的回暖提供条件,但作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第一大生产国,第一大进口国,既期待国内机床行业的新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加强和国外先进企业的贸易往来及合作,共同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正朝着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三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工业需求的变化为机床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紧迫的倒逼机制和强烈的外部动力。中国机床工具市场正在经历全面深刻的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精密高速化、智能制造化、柔性集成化、大型复合化、绿色节能化需求是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陕西省3D打印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目前陕西省3D打印研发生产企业超过70家,年营业收入5亿多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高新区研发示范推广基地、渭南高新区教育培训生产基地和西安医学3D打印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一中心三基地”产学研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陕西3D打印产业将实施高端设备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大型精密部件制造与修复、普及型打印机制造等“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增材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整体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国千科技3D打印设备及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落户邯郸大名
3月12日上午,邯郸市大名县与国千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的国千科技大名3D打印设备及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是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投资1.75亿元,一期占地70亩,年可实现税收560万元,二期占地300亩,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3D产业园,年可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
国千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增材制造龙头企业,发明了中国第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先后荣获北京市发明奖、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
四、哈工大机器人在扬州设科创中心
12日下午,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签约,共同设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扬州)科创中心,合作开展服务机器人、科技文旅、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
据介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由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开发及相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在服务机器人、科技文旅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技术成果与产品研发经验,教育机器人、无人机、仿生机模、可穿戴机甲机器人等多款机器人产品已成功上线,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签约,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将与生态科技新城共同设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扬州)科创中心,在扬合作开展机器人和文旅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机器人企业孵化、国内外品牌企业引进、金融投资和贸易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通过5至8年的努力,建成国内外一流的机器人及文旅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五、格里森Gleason2018年齿轮研讨会
今年,格里森Gleason著名的齿轮研讨会将再次举办,为我们带来对齿轮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这些研讨会为初学者提供基础知识,同时为高级用户提供操作、工作准备和生产计划的帮助,使他们对齿轮制造工艺的现有知识有所加深,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去理解和应用技术。
这些研讨会帮助我们增进了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并提供了有关生产需求的信息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创建一个成功运行的齿轮制造系统,同时,不断更新最新的技术标准,并讨论诸如滚齿、齿轮去毛刺、成型和各种磨削等齿轮制造工艺。
格里森计划于2018年举行的研讨会日期:圆柱齿轮软加工(英文)—2018年6月28日-29日、圆柱齿轮硬加工(英文)—2018年11月28日-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