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日简讯-20180404
2018-04-04 悉恩悉机床网

一、2018智造中国峰会在上海举办


  近日,2018智造中国峰会暨G60科创走廊“上海制造”要素对接大会在上海举办。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上海市各级政府代表、全国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在峰会上指出,在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要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牢牢抓住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发展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基石,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和新动能的培育壮大。张峰强调,推进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首先要坚持创新引领,加紧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其次要聚焦制造升级,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后要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松江区人民政府,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四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以及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暨G60科创走廊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二、宝鸡机床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开拓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骨干企业宝鸡机床集团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时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装配一批发往东部沿海城市的高档数控机床。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公司转型发展,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今年一季度,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宝鸡机床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仅新产品研发一项,投入资金已占到销售总额的7%。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柔性制造单元、复合车铣中心、车削中心、加工中心等为主的14大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群,为50多个国家的汽车、电力IT、工程机械等行业提供高端机床数十万台,拥有专利21项。


  宝鸡机床集团总经理李清耀表示,宝鸡机床一季度订单饱满,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我们的产品订单目前情况下每月可以达到1000台以上,主要的以高端的数控CK机床加工中心为主,这个依托于宝鸡机床有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团队,同时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宝鸡工匠队伍。李清耀还表示,宝鸡机床通过研发投入,不断地在推出新产品,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目前宝鸡机床的新产品高端机床占比可以达到产品总量的50%以上,走在全国国产机床的前列。

 

三、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生态成为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发展年度报告(2018)》。这是我国首份反映制造业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生态成为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发展年度报告重要内容。

 

  该报告认为,制造业产能共享是一种构建产业链纵向集成、跨产业横向交融、多方参与的制造业生态圈。2017年,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交易额达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50%,为超过20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产能共享成为“互联网+制造”重点发展方向,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重要支撑,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布局共享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报告将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共享模式,作为服务型共享平台的典型案例,并剖析了这种共享模式的进化过程。沈阳机床由单机智能和智能车间,通过iSESOL平台,实现智能区域协同,企业间产能盈缺互助,上下游产业协同互补,区域内稀缺资源共享,待业内资源弹性组合,民间创造创新能力共享,从而打造出智能制造新生态,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协同,成就了万能工厂。而用户不必购买机床,而是购买机床加工能力,实现创新发展。


四、沈阳急需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人才

 

  不久前,《沈阳市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2018年度)正式出炉,结合沈阳市的实际情况,目录分出了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类别,制定出了在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未来两年对紧缺人才的需求。


  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排在目录第一位,该产业被细分成了15个职业小类,包括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能源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职业的任职基本条件大多数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3年至5年任职经历,职业参考年薪在30万元。从职业紧缺程度看,输电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紧缺,其他14个职业是比较紧缺。


  同时,目录还对2016-2018年骨干人才流动趋势进行了统计。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产业均处于人才增加的趋势。航空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均处于持平状态。


五、3D打印技术助力探索太空


  不久前,美国国家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款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金属织物,其具有强度高、可折叠、反射率高且耐高温等特性,可用于研制未来宇航服或航天器的屏蔽和绝缘装置。

 

  该织物外观上是银色方块组成的链条,一面用于光反射,另一面用于吸收热量。其可折叠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如可用于制造宇航员太空服、天线或其他需折叠的设备,既可为航天器表面提供保护,也可用来捕获和拾取星球表面的物体。

 

  由于采用3D打印技术,其制造成本不会随着材料结构复杂性的加大而增加,且打印过程中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功能可控,可帮助实现更复杂的机械设计。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能力的增强,“空间织物”还将扮演在太空中回收旧材料、3D打印制作新结构补充等重要角色。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