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药智能制造项目获国家6000万元支持
2月6日,在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7分公司VC钠车间,洁净区内全自动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数量很少,包装区机械手臂在不停运转。近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联合批复“东北制药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该项目作为国家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支持项目,获得中央专项补助资金6000万元。以此为带动,东药原料药生产园区的智能化项目将与浙江中控、沈阳新松机器人等优势企业联合并全面推开。
二、福建省“机器换工”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月6日,据福建省经信委公布:去年,福建省加快推动落实“福建制造2025”和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认真抓好“机器换工”组织实施,促进福建省工业企业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省共有344家企业开展“机器换工”7423台套,完成投资额55亿元,替代人工近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机械工业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日前,在北京机床研究所密云检测基地召开了机械工业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创新中心理事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北京机床研究所、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研究院所、5所大学、14家制造企业以及沈飞、成飞和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3家用户组成。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是国家发展制造业的战略需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跃升的驱动力。围绕数控机床产业及重大共性需求,汇聚创新队伍,建立共识,发挥“溢出效应”,加强协同创新,强化标准引领,以该创新中心为基础,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以建设机床工具行业强大技术和服务为目标,积极升级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多贡献。
四、“浙江制造”启动标准领跑行动
《浙江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工作实施方案》日前发布,标志着“浙江制造”启动标准领跑行动。《方案》提出,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基本建立广覆盖、高水平、国际化的浙江标准体系;健全全社会统一的质量信用平台,在“浙江制造”“浙江服务”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构建省政府质量奖、“浙江制造”品牌、浙江名牌、著名商标、出口名牌等品牌建设梯度提升体系;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将“浙江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
在标准方面,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5项以上,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0项以上,制定“浙江制造”标准500项以上,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100项以上;实施“浙江制造”标准的企业达到5000 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65%以上。在质量方面,浙江11个设区市全面达到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全省30% 的县域城市达到示范城市创建要求;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5000 家和500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创建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家以上、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家以上。在品牌方面,将培育省政府质量奖企业20家、“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1500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300家、浙江名牌产品500个、出口名牌800个,认定省著名商标1000件,创建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50家,培育驰名商标50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30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