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方高精密增材制造项目落户于锡山开发区
20日,无锡摩方高精密增材制造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摩方高精密增材制造项目落户锡山,将建立国家级精密增材创新研究院及精密光学器件3D打印产业基地。无锡市代市长黄钦会见摩方材料总裁贺晓宁一行。
黄钦对项目签约表示祝贺。他说,眼下,3D打印市场前景广阔,无锡也正加大对3D打印产业的培育力度,期待未来摩方研发的新技术能在无锡医疗等领域率先应用、广泛应用。无锡将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希望摩方在精密增材领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好生态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贺晓宁表示,无锡的制造业发达,集成电路、精密铸造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这将更有助于摩方的发展壮大。摩方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带动产业配套,努力抢占全球精密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点,为无锡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据悉,摩方高精密增材制造项目落户于锡山开发区精密机械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公司专业主攻全球技术领先的微纳尺度3D打印。根据协议,无锡摩方将建设面向国家及世界重大需求的国家级创新研究院,以及精密光学器件生产线。3D材料打印生产线最终建成规模不低于4条,形成量产后年产值规模不低于10亿元。
二、华鲁锻压上榜山东省专利奖
不久前,山东省政府公示了第二届山东省专利奖评审工作情况及评审结果,华鲁锻压获取的专利“一种柔性全自动生产线”获山东省专利三等奖。
近年来,华鲁锻压在引进、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注重产学研合作,形成了智能化、大型化、节能环保的特色。目前建有7个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承担完成了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等省级科技项目70余项:拥有专利18l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国家、省、市、行业科技进步奖励58项;起草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4项。
三、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第三工厂落成
6月15日,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安川(中国)机器人))在常州隆重举行第三工厂竣工仪式。该工厂投入使用后,预计为安川集团月增产500台机器人,整个安川(中国)机器人生产能力将达到1.8万台/年,大大提高了其在中国的生产能力。
安川(中国)机器人表示,新工厂的建成不仅能提高机器人产能,满足中国制造行业日益攀升的机器人需求,同时,安川机器人还将在此工厂成立机器人研发中心,开发适用于中国当地需求的机器人,以此来不断地扩大安川在中国的市场优势。
安川(中国)机器人是安川电机全资子公司,创立于2012年3月,主要生产工业用机器人(含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设备和控制柜等,其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手机、电脑、家电、通讯设备和搬运等领域。自2013年开始在中国量产机器人后,如今安川电机在华机器人工厂已实现月产1000台的生产能力。2017年以来,安川持续加大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投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安川(中国)机器人现已成为安川集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四、通用汽车工厂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模具和固定装置
3D打印技术在起步初期,很多人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个科学噱头,然而伴随着打印技术的深入和成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科技巨头看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使用3D打印技术,但它们并非是为了给汽车生产零配件,而是利用该技术为工厂生产模具和固定装置,目前已经在Lansing Delta工厂进行大面积试用。
据外媒Automotive News报道,通用汽车位于Lansing Delta的工厂所使用的3D打印机费用大概为3.5万美元,但是目前已经帮助公司节省了超过30万美元的模具成本。此外公司还使用了特制的固定装置来对齐车辆上的VIN牌照,如果从第三方解决服务商处购买每个成本为3000美元,但打印一个内部成本仅为3美元。
3D打印非常适合高度定制和小批量的产品,并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定制,这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五、2017年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比上年增长27.8%
据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前些日宣布,2017年工业用机器人的订单额(包括非会员)比上年增长了27.8%,达到9447亿日元。这是近年来订单额第一次超过9000亿日元。在劳动力短缺的大背景下,工厂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扩大。
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需求量更是拉动了整体。总的发货额为8956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5.1%,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向中国的出口额急速扩大,同比增长49%,达到2599亿日元。因为中国的工厂自动化市场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在工厂自动化上投资的不断扩大,对耐久性和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起来。分析认为“具有信赖感和优良品质的日本制机器人的销售情况肯定也会随之变好”。预计2018年订货额将同比增加16.4%,达到1兆1000亿日元。
除了中国市场的工厂自动化在飞速发展,随着日欧美的物联网的普及等,市场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度也会相应提高。各项数据都表明数年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需求会保持增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