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中数控与株洲云龙示范区商讨合作事宜
近日,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来株洲云龙示范区考察投资环境,洽谈合作事宜,双方重点就合作路径及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5月下旬,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曾率团前往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与公司董事长陈吉红进行项目洽谈对接。华中数控是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基地,国产数控系统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坚持“一核三体”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主要经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配套等,被评为首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
陈吉红实地考察了云龙部分建成或在建项目后表示,云龙的区位优势好,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潜力巨大,是一个适合投资置业和科技研发的风水宝地。他期待能早日达成合作共识,携手打造云龙转型发展新天地。蔡周良表示,云龙与华中数控有很好地合作空间,希望能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互动,重点对接华夏幸福云龙产业新城项目等,推动经开区、示范区在智能制造、军民融合、院士工作站、培训中心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海上浮动核电站首堆压力容器全套锻件完成
日前,国内首套ACPR50S实验堆全套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在国机集团所属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重装”)二重装备完成了锻造工序。
ACPR50S实验堆压力容器锻件主要包括整体顶盖、下封头、法兰接管段筒体、堆芯段筒体,整套锻件是二重装备首次承制,且均需评定,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制造难度大。此次全套锻件锻造完成,标志着二重装备在海上核电装备领域走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为二重装备丰富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该项目从运行之初,就受到了二重装备高度重视。前期,铸锻所工艺人员对产品图纸、技术资料进行了仔细消化,并针对技术条件中一些难点问题、严苛要求及时与用户沟通。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及操作现场的工艺执行性,铸锻所牵头组织了系统性工艺评审,会同相关车间进行了详细的工艺交底,并在锻前对整个锻造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编制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制造环节中,工艺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及时的现场技术服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一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国家科技部组织对已通过验收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企业创新实力、实验室研究水平、行业带动、运行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并正式公布了评估结果。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现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2007年第一批获批筹建的3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业的重大需求,以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先进成形制造领域的应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前沿技术,开展数字化成形技术、先进成形工艺、先进成形装备等研究。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专项、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北京市科技专项等纵向课题任务150余项,申请专利422件,发表学术论文226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运行十年来,实验室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了行业技术快速进步,支撑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据悉,本次实验室评估是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由科技部委托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以实现表彰先进,撤并落后。科技部批准建设的第一批、第二批共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最终25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62个为良好、8个被要求限期整改、4个实验室未通过评估“被摘牌”。
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忽米网在重庆发布
6月22日,忽米网全球新工业服务平台发布会在渝举行,这个整合各种新工业服务的平台,能高效为工业企业或创业者聚集产业资源,快速将创意兑现。
重庆宗申集团与天津艺点意创联合打造的忽米网,依托重庆宗申集团工业制造龙头企业优势,以宗申技研中心为底层架构,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打通线上线下,实现“1+3工业生态服务模式”的创新。
“其中‘1’主要是指一体化智能工业服务平台,‘3’则涵盖了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共享服务三个层面的专业服务。”忽米网副总经理沈韬介绍,其中在产业服务层面,忽米网集合行业龙头、传统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团队、资本基金、创业团队等,向平台用户提供工业设计、软硬件开发、样件制作、模具设计与制造、设备共享和租赁、生产制造等产业服务;在企业服务层面,忽米网可为用户提供包括知识产权、财税金融、品牌营销等服务,为中小型创业企业保驾护航;在共享服务层面,该平台为雇主和服务商之间搭建起专利共享、人才共享、设备共享的服务平台。
五、全球首个用3D打印制造的卫星亮相
6月22日,第十三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上,国(境)外高新技术成果对接会正式举行。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工集网络科技武汉分公司等众多机构带着300多个技术项目参加了活动。
该活动旨在推动重庆与国(境)外高新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主要采取项目路演和会谈交流的方式。当天上午,活动现场路演推介了16个项目,包括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天科技等,这些路演项目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带来的全球首个用3D打印制造的卫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卫星为微小卫星,其外壳部分均由特制的3D打印机打造,内部装有相应电路设备,可实现声音信号传播与数据测试两个功能。该项目负责人透露,该卫星选择使用3D打印技术,目的是测试3D打印材料在太空环境下的适应情况,通过最终得到的数据,为后期改进卫星技术提供参考。据了解,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已确定将与重庆文理学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