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培育人才是关键
2017-02-20 悉恩悉机床网

【悉恩悉机床网 热点新闻】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等部门近日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一方面,必须给技能型人才应有的尊重,创造优势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制造业;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鸿沟,不拘一格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创造优势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工业4.0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近期《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相继印发,意味着我国将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据预测,未来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和电力装备领域的人才缺口都将超过90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新材料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航天航空装备等领域都面临40万人以上的人才缺口;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人才缺口将达26.6万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缺口将达10.6万人。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导致行业吸引力不强。一方面,普通大学虽然门庭若市,但不少“文秀才”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校虽然培养了不少学生,但人才结构失衡,不少企业招不到需要的“武状元”。为此,应提高技术型人才的待遇,转变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偏见。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完善对技术工人的评价机制,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生活福利。

  弥补产学断层以利人才培养

  实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是关键,当前学校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鸿沟有待进一步弥补。当前,亟须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变革的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产业发展的各类各层次人才。应当引导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端正办学理念,发挥自己的传统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办好传统工科专业。着力打造几所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培养顶级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只有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转化率,高校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孵化器”。高校应建立起一支与市场结合紧密,可提供包括专利申请、市场开拓等专业化、职业化优质服务的孵化队伍。同时,有效整合政府和企业资源,大力建设包括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孵化平台,为师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不断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速度。

2017/2/20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