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科大无锡研究院“机器人加工技术”入选2018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前不久发布了2018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的“大型构件多机器人智能磨抛加工技术”入选。
“大型构件多机器人智能磨抛加工技术”是由华科大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院士领军挂帅、华科大教授严思杰负责攻关,攻克了三维匹配与视觉定位、离线编程、型面误差检测、在线检测软件、磨抛工艺优化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的国内首套大型构件机器人磨抛系统,实现了大型构件的高精高效智能化加工。
之后,丁汉院士团队依托该项核心技术与中车集团深度合作,于2016年底成立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的严思杰告诉记者,该项目研发成功后,并不是转移给企业了事,所有项目团队人员都全职进入公司,参与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市场运营。该项目主要产品“大型风电叶片机器人打磨系统”已经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未来无锡中车时代将不断进行技术应用和迭代,提供大型关键零部件整体智能加工解决方案。
二、新松机器人未来城项目在沈阳奠基
10月16日,新松机器人未来城项目在浑南区莫子山公园东侧、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内奠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沈阳市相关领导出席奠基仪式并致辞。
沈阳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优势,近年来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及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搭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突破了深空、深海、深地领域以及微纳、遥操作、极限环境作业、空间碎片抓取等一批机器人优势企业,形成了洁净、移动、服务等涵盖五大类70多个品种的机器人创新产品。
新松机器人未来城项目,重点规划了人工智能孵化器平台、机器人孵化器平台、云技术智能发展平台、工业智能技术平台、智能装备研发平台、工业4.0示范平台、智能设备研发平台和智创联合研究平台等8大产业平台,拟建设高端创新中心、展示应用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投资贸易中心等4大产业发展中心,未来可实现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有机成长,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循环流动,构建一个高度发达的产业生态圈。
三、江苏将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从实施上云路径、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撑服务等层面为企业上云提出了意见指导。目前,江苏已建立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上云提供帮扶和支撑。
近年来,江苏先后出台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企业上云”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大力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也涌现出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在国际和国内也产生重大影响。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Xrea”就由江苏徐工信息公司开发,据介绍,该平台实现跨界融合,在线设备数量达47万台,数据种类超过7000种,设备运行效率平均提升20%,市场遍布国内及海外20多个国家。朗坤智慧科技公司今年自主研发了一款“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通过先进的管控手段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减少非计划停机、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安全管控能力、提高精益管理能力,全面实现智慧化转型,支撑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工业互联网可以构筑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将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牵手互联网已成趋势。江苏正在制定实施意见,计划将在全省重点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发展10万家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百万设备上网,创建50个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进口博览会最大展品“金牛座”龙门铣进馆装配
10月15日,载着进口博览会最大展品“金牛座”龙门铣的货车驶入国家会展中心7.1馆。德国工程师将在未来8天进行开箱、清洗、以及部件装配,预计22日正式进入3号展馆安装、调试。
当天上午11点半左右,载着金牛座龙门铣的12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件展品物流专车缓缓驶入展馆,共26个木制包装箱依次排列,由中方、外方组成现场施工小组,进行拆箱作业。最先打开的底部工作台长达13米也是该设备零部件中最长,其余床身、导轨、横梁、溜板、滑枕、立柱等核心部件也将陆续装配。德国瓦德里希科堡首席代表刘中柏表示:“金牛座”龙门铣是用于工业加工制造的大型装备,总重约200吨,其加工精度非常高,在机床行业,可达到定位精度达到4个微米,重复定位精度达到6微米,是世界顶尖水平的龙门铣。
据了解,该龙门铣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汽车模具,航空航天精密零件尤其是钛合金零件,以及重型卡车的发动机,铁路内燃机车发动机等方面。刘中柏透露,这是“金牛座”龙门铣来到中国后首次进入室内作业,装配完成后将占地达200平方米,此次进口博览会预计将展出龙门铣90%全貌。
五、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在南京举行
10月11日下午,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在南京举行。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作为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的一部分,为业内专家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集专业性和深度为一体的沟通平台,碰撞出更多有价值的智造构想,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带动产业发展,为更多有着创新需求的制造企业搭建一个数字化技术的先进理念与最佳实践的交流平台。
在当天的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上,达索系统工业设备行业副总裁菲利普·巴蒂索尔发表“达索系统助力中国制造智能升级”主题演讲,表示将以丰富的客户案例和部署经验支持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包括:多学科协同产品工程、虚拟调试与试运行、客户购买体验、数字化工艺管理、生产计划调度与制造运营、交互式车间、工业物联网与实时监控、沉浸式人机合作装配培训等,覆盖了智能制造领域设计、仿真、生产、调度、协同的全流程管理。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达索系统中国区仿真事业部执行技术总监白瑞也分别就“达索系统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以及“仿真驱动的设计趋势和关键技术发展”与参会嘉宾做技术上的分享和探讨。
本次达索系统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吸引了很多一线单位参会,分别介绍相关智能制造创新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南京国睿信维软件有限公司副总李宁围绕“智能化车间实践”做主题发言,表示“经过实践成功验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组合,可有效帮助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安托集团业务发展总监王庆富则围绕“大数据智能和预防性维修在工业设备行业应用实践”的做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