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制造应正确借鉴德国工业4.0
2017-03-01 悉恩悉机床网

【悉恩悉机床网 热点新闻】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召开两场座谈会,约请业内专家及课题特约顾问,对即将发布的《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成果做最后的修改意见征集。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顾问们对借鉴德国工业40,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理念、中国国情判断、实施路径及政策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议。

  工业40以人为本

  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本质是希望数字技术和互联技术能够在制造业深度应用,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这些转型升级不是为了取代人力,而是需要把人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中心,使得工人管理、供应商以及客户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有更好的体验。

  以人为本,关注节约人的时间和精力、注重幸福感,不仅是工业40的核心理念,更是创新的突破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德国提出工业40是为了解决德国的问题

  德国提出工业40是为了解决德国的问题。这不仅是国研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的结论,也是诸多与会专家不约而同提请关注的问题。

  产品有四个要素——效率、成本、创新和质量,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在创新与质量方面一直保持非常大的优势。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其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逐渐走向劣势,工业40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弥补其效率和成本的劣势。所以德国提出工业40有明确针对性,是企业的真实需求。

  而中国制造业现实国情是:一、管理水平差、企业信用低;二、轻质量,企业过于重视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滑坡、市场逆淘汰;三、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够,也导致质量稳定性差;四、产品设计能力差、轻视服务。

  因此,中国需要在借鉴德国工业40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道路。

  工业40需要人才结构的转换作为支撑

  中国现在很多问题还是在人的思维层面,其实技术的断差是好解决的,通过设备的升级,这肯定有成本的问题,是好解决的,最难解决的是人的思维问题,如何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值得探究。

  工业40需要人才结构的转化作为资产,人才不仅仅是指所有人能想到的职业工人。首先需要企业家思维的转换,需要白领思维的转换,需要高层经理思维的转换,当他们转换后,才有可能使得工业40战略发生深刻变化。

  推动工业40,要用工作40的方法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涉及国家整体的现代化及治理能力改革问题。要改变中国目前规模为主的制造业扩张道路,主要是解决创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的主要是中国的装备问题、工具问题,但工具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工业基础——“四基”不行;“四基”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搭建一个关键共性技术的机制——创新中心建设。现在从创新中心建设看,主要矛盾是什么?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形成技术孤岛。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突破口是什么?要借鉴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的方法,方法要改。

  推动工业40,要用工作40的方法,不能用现在52、白加黑的方法,人海战术、会海战术、文海战术,只能使得效率越来越低。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有创新环境和思维方式。

  着力打造工业30,积极谋划工业40,不得不补20的欠账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2030过渡”阶段,这样的判断有低估的成分。更准确的表述应是“着力打造工业30,积极谋划40,同时不得不补20的欠账”。中国工业现状很复杂——既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如高铁、核电等,也同时并存世界上最落后的行业,如小煤矿项目,连10都没有。

  万物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工业“脱贫”

  工业40大的变革来自SAP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全面在工业界的应用。从这个维度看,中国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其一,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驱动力方面,与德国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二,中国有大数据的优势。中国机械数量最多,使用最多,因此产生的数据也是最多的,若将数据看成一个新的资源,中国是富有的。因此,中国若抓住两点,一是万物互联,将物理世界连接起来,二是采集数据,将数据管好用好,且保存好,放在中国。在此情形下,可以实现一些弯道超车。

  未来作为国策,中国应要求所有工业设备,尤其是进口数控机床要开放接口,便于中国采集数据,实现中国的数据优势。

  国家战略有竞争性,需处理好自主与开放的关系

  在推进工业40时,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不要把智能制造当成灵丹妙药。尤其在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过程中,注重要处理好自主与开放的关系,防止产生新一轮的技术路径依赖,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既然《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战略,那么就是有竞争性、对抗性的。在借鉴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务必要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防止形成新一轮的对外技术路径依赖。依赖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国家安全问题;此外,很多中国企业,包括博世集团改造以后,它面临着二次改造升级以后价格问题、服务受制于人的问题、二次开发问题,成本很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7/3/1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