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4专项”面向汽车行业基础制造装备的创新进展
摘要:04专项实施以来,围绕汽车整车制造“四大工艺”、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需求,在冲压、焊接、涂装、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检测与试验装配等成套设备的创新方面,共安排了课题50余项,经费总投入超过2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17
二、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锯刨床分技术委员会正式落户浙江缙云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文,明确由浙江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锯刨床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锯刨床分技委是落户缙云的首个国家级标技委秘书处,不仅证明了浙江缙云县在锯床制造行业的领跑地位,也标志着以标准化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将缙云快速崛起。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锯刨床分技术委员会是在整合原锯床分会、插拉刨床分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新分技术委员会,承担了锯床、刨床、拉床、扦床四个行业的国家、行业标准研究、制修订和管理工作。锯刨床分技术委员会现有委员19名,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44项。
近年来,缙云县紧贴产业实际和企业需求,以标准创新和质量创新为着力点,指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和品牌创建工作,促进产业协作整合,加快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目前,全县承担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制定联盟标准2项,主导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8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7项,主导制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6项。
三、国产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11月16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滚动功能部件分会在陕西汉中召开九届二次理事会议。协会相关负责人、一些国内滚动功能部件生产企业负责人,以及来自常务理事单位、会员企业、机床用户单位以及行业媒体的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04专项总体组专家陈小明在会上发言中指出,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企业要坚定信心。在04专项实施的带动下,国产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重点企业在制造工艺水平、试验装备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普遍有所提高。滚动功能部件专项产品测评结果显示,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产品缩小了与国际知名企业产品的差距,部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产品的性能已经能够与之媲美。陈总说,他所在的企业是航空产业,用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是采用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完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在会员和用户代表交流环节,大家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对行业融合发展积极献策。经过归纳形成以下几方面的共识:(1)必须承认国产滚动功能部件行业的进步,很多产品在性能方面不输给境外同行,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2)04专项的实施解决了许多基础性问题,毕竟有些问题单靠行业自己的力量解决还远远不够;(3)本行业要加强宣传力度,尤其要对04专项测评结果加强宣传,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滚动功能部件的进步,大胆使用国产部件;(4)希望国家鼓励使用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到会的用户代表纷纷表态说,要坚定信心,支持国产滚动功能部件的发展。
四、重庆机床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工信部技术终验收
11月25日,由重庆机床集团牵头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度数控齿轮加工机箱体类零件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课题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技术终验收。
重庆机床总工程师对课题整体实施情况、课题成果应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 、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课题组织管理情况、档案验收整改情况等作了全面的详细汇报。课题参与单位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株洲钻石切削刀具有限公司分别作了子课题的实施情况汇报,重庆机床事业部作了应用和试验验证情况报告。工信部专家组审阅了相关验收资料,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对课题的执行过程中的加工工艺分析与优化、系统规划与集成设计、柔性与高效高精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及其推广应用、课题的过程管理等进行了质询。
经全面审核考查,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考核指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课题技术终验收。本课题的成功验收,为重庆机床实施后续国家科技重大科技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天水锻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通过终验收
11月30日,由甘肃省和天水市共同组织项目验收组,对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进行终验收。
此次项目验收分别进行了项目报告、现场验收、现场答疑三个程序。天水锻压技术中心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天水锻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该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2018年建设完成,完善了技术中心相关软硬件的升级改造,提升了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保障了技术中心的各项研发试验工作,实现了多项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天水锻压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承建了甘肃省钢管制造装备及生产线MES系统实验室,甘肃省钢管制造装备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天水锻压机械仿真实验室。通过该项目,引进了PRO/E,Solidworks,ANSYS,开目,UG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分析(CAA)、制造(CAM)、工艺(CAP)等软件;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科技人才;承担完成国家和省、市级多个项目。
项目报告结束后,领导和专家先后对甘肃省钢管制造装备及生产线MES系统实验室,甘肃省钢管制造装备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水锻压机械仿真实验室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领导和专家对相关配套设施、技术办公软、硬件等进行查看,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三维建模、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等软、硬件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参观查阅了相关科研技术工作的演示操作资料等。通过现场查看验收,对该项目做出评议,并对天水锻压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勉励。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天水锻压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效果显着,同意通过验收。
六、天津市项目获得国家“04专项”立项
近日,天津市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乘用车多材质车身高效柔性涂装生产线”项目获得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2018年度立项,项目总经费1236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366万元。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简称国家重大科技04专项,旨在逐步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本项目属于04专项中的“汽车及汽车发动机制造装备领域”,以年产10 万辆的乘用车多材质车身柔性涂装生产线为依托,研制高效静电旋杯并与机器人匹配,建设涂装腐蚀数据库,集成智能柔性涂装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研究智能化、远程化涂装控制技术,开发新一代环保烘干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与柔性化水平,节能减排,降本降噪。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形成示范效应,对我国汽车涂装生产线国产化核心关键装备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下一步,天津市工信局将密切跟踪项目实施和进度情况,服务企业做好相关工作。同时,持续关注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围绕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持续聚焦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服务领域,着力补齐重大装备短板,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七、宝鸡机床荣获“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产教融合骨干企业”
11月22日—24日,2018年度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暨机械行指委工作会议在青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机械行业有关院校、企业的领导和专家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产教融合骨干企业”。近年来,宝鸡机床同十余家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合作,成立“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密机床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培训中心”,将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省内20多家职业技术院校共建实训基地,设立现代学徒制“宝鸡机床班”,以工带学,弥补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脱离实际生产的短板;累计为数百家高校和职业院校提供了上万台(套)中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加工单元和自动生产线进行科研和实训,共建了智能制造实验室、培训平台、竞赛平台等。在数控系统二次开发、机器人应用和智能化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成果。
八、在“变”中逐浪市场立潮头——探访宁江机床
摘要:“我们的机床以前是单机作业,每台都需有人监控,现在可用3台甚至更多机床连成生产线,不同的物料品种和加工工序都能一次完成”,这种高度集成的柔性自动生产线不仅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其技术附加值也会增加,总价值450万元的3台单机被连成生产线后,售价可提升至1500万元。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32
九、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六十载火花情,几代人家国心
摘要:自1959年颜鹤鸣研制的“电火花三用加工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之日起,60年的执着和坚守,苏州电加工所先后为国内外金属加工、模具制造、汽车、化纤、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了众多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2
十、智造“高精尖” 西夏墅用匠心锻造一把好刀
摘要:西夏墅刀工具产业从业人数近2万人,已经成为富民主导产业。这里有历经时代沧桑变化的老刀具人,有殚精竭虑心无旁骛的开拓者,更有一大批深受刀具之乡耳濡目染的新一代年轻匠人。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1
十一、华中数控荣获“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产教融合骨干企业”
11月23日,2018年度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暨机械行指委工作会议在青岛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机械行指委)、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青岛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旨在深入分析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共同探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产教协同发展、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思路,研究制定机械行业产教协同创新的新目标、新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新时代机械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会上,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12家企业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产教融合骨干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卓越贡献人物”。
陈吉红董事长还受邀做了《制造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工业4.0时代、对接产业、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等问题。陈吉红董事长分别从数控技术自动化转型升级、机床设备智能化转型升级、何为智能制造、德国工业4.0与美国CPS对我们的启发以及华中数控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iNC)和智能机床(iNC-MT)的应用实践情况,结合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出自己的建议。
十二、i5数控系统进入3D打印领域
11月29日,由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完成的我国首座3D打印树脂景观桥,即将在上海投入使用。沈阳机床为该项目提供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沈阳机床的产品和i5智能控制技术首次应用于3D打印领域,并创造了15米大尺寸件一次打印成型,25米长的龙门结构高精度3D打印机两项世界纪录。
本次项目中,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简称沈机智能)在i5OS运动控制基础上自主研发了3D打印机控制系统。云科智能制造(沈阳)有限公司(简称云科智造)制造了一台D244龙门式3D打印设备。这台史上最大的一台3D“打印机”,由“龙门框架结构+打印头”组成,相当于把一台沈阳机床GTS系列龙门机床的刀具换成打印头,是机床的一次跨界应用。异形曲面景观人行桥长15.25米、宽3.8米、高1.2米、重量接近6吨,空间多维度曲面桥身与桥面板一次性打印成型。本次打印过程800小时不能间断,相当于35天连续打印,打印过程完美展示出了i5OS对大型龙门3D打印设备卓越的运动控制同步性与稳定性。
沈机(上海)智能系统研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灿表示,这是i5OS工业操作系统在3D打印领域的创新型探索。对沈阳机床i5OS为所有的工业控制打造基础平台,打造i5工业物联网有着重要意义。据悉,沈阳机床i5OS已经在木工、激光切割等领域同样实现了新的突破。沈阳机床i5OS依托自主、安全、可控的运动控制核心技术,将工业控制领域引入应用驱动时代。
十三、打磨机器人助推行业升级 终端市场应用成主要难题
摘要:在需求、企业、政策等共同助力之下,目前我国打磨机器人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从市场具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打磨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亿元左右,年均同比增长接近30%,市场销量达到1万台以上,年均增长超过35%。预计2020年市场销量有望过2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25
十四、宁波材料所“机器人化汽车轮毂表面抛光装备研发”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STS浙江中心组织专家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机器人化汽车轮毂表面抛光装备研发”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义乌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技术专家以及杭州楚风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专家组成。
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作了项目总结报告。专家组听取了验收报告,按照项目任务书中的验收标准对任务完成情况、财务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质询和评估,并在现场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定目标。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宁波材料所与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汽车轮毂表面机器人抛光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抛光工具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机器人轨迹规划与离线编程、视觉定位与机器人标定、力-运动混合控制以及系统集成等研发内容,开发了汽车轮毂表面机器人抛光装备一套,并在万丰集团的两款典型汽车轮毂上进行了示范应用。专家一致认定,该项目研发的汽车轮毂表面抛光机器人系统的磨抛效率较人工提高两倍以上,质量也明显高于手工磨抛水平,可有效替代人工,把工人从多粉尘的恶劣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达到“机器换人”的目的。该系统总体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汽车轮毂制造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实施,申请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24篇,培养了一支机器人抛光技术与系统开发的专业科研队伍和硕博研究生。
十五、洛阳鸿元科技研发高精密轴承装备工业机器人
近日,在位于孟津县麻屯镇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的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检验工业机器人关节轴承。近年,该公司瞄准工业机器人专用的高端精密轴承领域,联合国内高校及企业协同创新,研发的产品不仅出口到欧洲、北美地区,还被国内外一批知名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批量采用。如今,装有鸿元轴承的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机床等,已经应用于富士康生产线中苹果等知名品牌手机生产的打磨、抛光、钻孔等工序,其高稳定性和高精度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十六、国内首款200吨重载AGV交付使用
11月28日,由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载AGV(工业移动机器人)交付使用。该款机器人长8米、宽6米,能运载200吨重的货物,远高于国内外同行90吨的负重。
重载AGV主要解决重型设备的转运问题,在风力发电机、港口物流、船舶制造、飞机制造等领域运用广泛。湖南驰众研发的这款200吨重载AGV,由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定制。据江苏中车电机方面透露,公司以前专职负责风力发电机组转运的人员有50多名,在车间内桁吊重型设备难度大、人力成本高。依托湖南驰众生产的重载AGV,能以每小时2000余米的速度直行、转弯和爬坡,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配送效率。
湖南驰众于2016年落户长沙市雨花经开区,是湖南省AGV领域首个出口公司。据悉,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雨花经开区已累计引进机器人企业180多家,初步形成了涵盖机器人研发、生产、设计、培训、教育、孵化等环节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截至11月15日,园区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累计产值达103.7亿元。
十七、云道智造:开发自主仿真软件 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摘要:在数字化研发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仿真技术起着替代真实物理试验、优化设计方案、测试改进制造工艺流程的作用。由于向上支撑数字化设计,向下支撑数字化制造,仿真是实现产品数字化研发与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核心技术。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7
十八、Ⅰ重庆永川同时在建3个德国高端数控机床项目
11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永川区获悉,目前,该区同时在建利勃海尔、埃斯维、德根等3个德国高端数控机床项目,使该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呈现加快集聚发展态势。
据悉,这3个项目全部位于永川国家高新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其中,利勃海尔所租用的厂房面积为8000平方米。该公司于去年12月启动厂房装修工作,现已基本完成行车地基加厚、行车安装、网线铺设等工作,并已开始安装生产设备,预计明年5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也是利勃海尔在华唯一机床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大型齿轮机床。达产后预计可实现4至5亿元年产值。埃斯维一期厂房面积为2000平方米,预计明年中旬投产。该项目将主要生产用于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的高端数控机床,投产后预计可年产30台机床、2.4亿元产值。德根项目所租用厂房面积约5000平方米,计划明年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钻孔加工的珩磨机,投产后预计可实现3亿多元年产值。在此之前,已有一个德国高端数控机床企业埃马克落户永川。该公司于2016年7月投产,去年销售了102台、销售额2.67亿元。今年1至9月销售91台、销售额1.85亿元。
截至目前,永川已投产12家数控机床整机企业和11家零部件企业,今年1至9月共销售数控机床整机798台,占到了全市数控机床销售总量的1/3。永川区负责人表示,随着勃海尔、埃斯维、德根等3个项目明年建成投产,永川将初步形成以4个德国企业为龙头的高端数控产业集群。下一步,他们将瞄准国际市场,将永川打造成集高端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到2020年形成2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规模。
Ⅱ智能引领 成形未来——舒勒展示最新金属成形技术
摘要:舒勒让成形技术快速驶入了数字化未来,智能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率和工艺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优化能源效率及零件质量的可追溯性、同时增加利润率。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8
十九、Ⅰ我国造出新式光刻机 首次实现22纳米分辨率
摘要:在当前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上,193nm深紫外光刻机和EUV极紫外光刻机对中国处于封锁状态,而这台超分辨光刻装备,解决了紫外光刻机的机理、装备和工艺问题,让我国在高端光刻机技术方面突破封锁,并在逐步实现产业化方面有了从0到1的跨越。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645
Ⅱ中科院造出最强紫外超分辨光刻机的前前后后
摘要:这台国产光刻机,可以做到22纳米。而且,“结合双重曝光技术后,未来还可用于制造10纳米级别的芯片”。也就是说,中科院光电所研发的这台光刻机,用波长更长(近紫外)、成本更低(汞灯)的光源,实现了更高的光刻分辨力(0.06倍曝光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