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 热点新闻】每年从寒假开始到春季,都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但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却很笃定。因为很多人早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和太仓的德国企业签约,成为实习学徒,毕业即可进入公司成为正式员工。据介绍,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就业竞争力连续多年排在全省高职院校前三名。
这里的学生为什么不愁就业?为什么中德班的学生大一就被企业“一抢而空”?秘诀就在于与德国企业伴生而来的一种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
所谓双元制,就是“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学校学生+企业员工”、“工学交替,校企融和”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培训者一方面以学生身份接受学校的职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其核心就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充分融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企业未来需要的,这样的职业教育也就成了合作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
顾伟是舍弗勒太仓第四工厂的维修工程师,2009年从健雄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进入舍弗勒公司,从最基础的电工做起,现在已是公司的中高层技术人员。“刚进公司的时候,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现在年薪超过了6位数。”
随着舍弗勒等众多德资企业纷至沓来,太仓双元制本土化实践也同步深入。2001年,成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双元培养中专层次技术工人。2004年,以出生太仓的“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致力于本土化。如今,双元制模式已拓展到更多专业,合作企业也由德企逐步延伸到民企和国企。
健雄学院很多学生在德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而这背后,是双元制教育的严格要求。笔者曾在健雄学院见证了健雄学院模具中德班AHK实践考试。该考试由德国工商会组织,分理论和实践两门。其中理论考试4小时,实践考试7小时,分两天进行。
每个学生一个塑料筐,里面装有考试用的模具图纸和零部件。学生自己必须独立设计制作一套模具,它由35个零部件组成,除了弹簧和螺丝,其余全部要学生根据考试图纸自己做出来。切割、钻孔、铣削、冲压……最后再组装成整套模具。考试合格后,不仅有学校的毕业证书,还能获得AHK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全球通用的“硬通货”。
双元制教育为太仓培养出了数千名高素质的“技术蓝领”,解决了不少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较好地满足了德资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反哺”了太仓产业发展,大批德国企业因此落户太仓,形成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相生相伴、互惠共赢格局。太仓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对德合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不断为中德合作探索更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太仓形成了“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全市已建有太仓德国企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AHK-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太仓欧美企业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等6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成为全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
去年10月26日,太仓市政府、德国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AHK上海代表处四方合作正式签约。太仓将利用健雄学院十年来的“双元制”教学基础,借助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成功的教育模式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先进的教育资源,在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的支持下,共建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为太仓培养更多应用型、工匠型人才。
来源:新华日报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