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他负责装配了一批新型号民航乘客座椅。一个月后,当他在新闻联播中看到珠海航展展示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支线客机,机舱中配置的座椅正是他亲手负责装配的那批座椅时,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工作中的他,勇于负责,敢于碰硬,不仅想法多,而且点子新。身为班长,他在带领班组成员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出色地完成各种急、难、繁、重等生产任务的同时,还经常发扬创新的作风,想出一些新颖的办法、提出一些较好的建议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他曾多次获得航空工业航宇“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质量先进个人”“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由于他思维活跃、好动脑筋、爱出主意,他也被领导和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装配一线的“点子王”。他,就是航空工业航宇特防分公司制造部装配二班班长宋华伟。
时时用心 改进方式提效率
在工作中,宋华伟是个“有心人”。对于许多员工谙熟于心、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他总要琢磨半天,为的是让座椅装配得更加优质高效;对于长期制约装配效率,频发质量问题的工序,他也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凭着这种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习惯,他在工作中提出了多项新增或改进工装、工具的合理化建议。其中,仅一年就有38项建议被分公司采纳,并完善至工艺或设计资料中,投入使用。
在一次民航座椅的装配工作中, 宋华伟看到现有的铆接方式全靠人工操作,不仅劳动量很大,费时费力,而且产品质量不稳定,报废率偏高。于是, 他产生了改进民航座椅安全接头生产方式的想法。同时,他意识到,这种改进以他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于是, 他在分公司生产调度会上大胆地提出了改进建议。收到建议后,分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当即批准工艺、设计等人员与宋华伟一起来实现这项改进。经过大家三个月多次反复地思考、论证、设计和更改,一种专用安全带接头旋铆机应运而生。投入使用后,该旋铆机使一个工人一星期的工作量压缩到一天完成, 报废率几乎为零。此项改进不仅提高了分公司座椅装配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处处尽心 发现问题除隐患
在工作中, 宋华伟更是个“细心人”。对于从事多年的航空座椅装配工作,他总是在思考,能否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装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产品成批报废。某型电动座椅在装配外装饰件的固定位置使用钢丝螺套进行紧固,由于零件的壁厚不到3mm,钢丝螺套只能上到三扣(1.5mm),工人装配后在进行后续操作时,很容易将钢丝螺套带出并掉落,装机后会成为飞机上的多余物,极易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为此,宋华伟建议设计更换了标准件,采用铆螺母的连接方式, 简单牢靠,不会产生标准件脱落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装配第一批重新设计更改的担架装置支臂时,宋华伟发现挂钩锁定容易卡死,经过现场多次试验,他发现挂钩挂齿端部为尖锐角造成挂钩与锁定销之间间隙过小,并发现第二批担架装置支臂挂钩零件正在进行标印工序,准备进行表面处理。为避免出现大量存在质量问题的零件,宋华伟立即通知工艺现场进行整改,并增加返修工艺,避免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再次产生同样问题。
事事留心 创新工作解难题
在工作中,宋华伟还发现,在座椅装配过程中容易发生设计图纸与装配实物不协调的问题。如:某型座椅图纸中,无标识表明骨架左右是否对称,在现场装配时对图纸标识错误理解造成零件装反,产生质量事故。为避免产品出现成批性返工,宋华伟建议工艺设计在骨架图纸与装配工艺中增加左右对称标识,不仅方便了工人现场装配,而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常情况下,工人装配产品依据的是设计图纸、装配工艺大纲。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宋华伟意识到,如果产品设计的不完善,那么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例如,某型座椅采用碳纤维材料来制作椅盆,以减轻座椅的重量,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装配过程中,他发现手柄的装配对碳纤维椅盆的表面光洁度、平行度、制孔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装配好后的手柄出现不能正常回位的问题。经过多次试验,宋华伟建议主管工艺及设计对手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将手柄装配与椅盆装配完全分离, 分别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的不同位置。经过设计更改定型,试验件试装验证, 试验结果非常理想,连接处没有出现紧涩、不回位等问题。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好点子、好建议和好方法,宋华伟一次又一次地为单位解决了生产难题。对于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同时,我有责任对自己装配的产品负责,更有义务为单位的生产分忧解难。”宋华伟用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
来源: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