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夫特荣获恰佩克奖两大奖项
3月18日,以“遇见恰佩克 遇见新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论坛暨恰佩克颁奖典礼在苏州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集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领导精英,带来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埃夫特子公司希美埃荣获:2016年度最佳行业应用奖(喷涂行业);埃夫特子公司埃华路荣获:2016年度最佳行业应用奖(汽车零部件)。
埃华路机器人打磨抛光工作站具备多向浮动刀头和力控系统,能实现多种产品的快速转换,同时具备智能生产扩展接口,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扩展信息处理功能。其空间紧凑,节约场地50%以上,强大视觉系统能以智能的柔性化处理,减少硬件投资和管理风险,并具有独特的交钥匙工程以及全方位客户服务方案。该工作站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良品率99%以上。希美埃GR630ST喷涂机器人是一款6轴喷涂机器人,末端负载3Kg。具备手持示教、点对点、离线编程功能,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机器人进行示范喷涂,机器人即可记录喷涂轨迹,操作灵活轻便具备防爆功能。
二、FARO 宣布召开第5届亚太区三维扫描数字化用户大会
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三维测量、成像和实现技术供应商FARO宣布召开专门针对亚太地区用户的第五届FARO三维扫描数字化用户大会。今年,FARO计划在中国上海、日本东京和印度孟买举行本次盛会。FARO三维扫描数字化用户大会将通过广泛的议程来证明激光扫描解决方案是如何让多个垂直行业和应用市场受益的。
通过主题演讲、有影响力的发言、案例研究以及与业界重量级专家的积极互动,与会者将有机会了解三维地面激光扫描技术的能力和潜力。作为大会体验的一部分,与会者还可以同一些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开展互动,这些公司将在“Technology Track”分享会上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亚太区三维扫描数字化用户大会的召开日期和举办城市如下:2017年7月4日—日本东京;2017年7月21日—中国上海;2017年9月8日—印度孟买。如欲了解2017年FARO三维扫描数字化用户大会有关的更多信息,请访www.3d-userconference.com。
三、台州新潮珩磨将携新品亮相第13届中国(台州)机床展
据悉,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台州支会、中国国际商会台州商会等主办的第13届台州机床展暨国际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展览会即将于2017年3月25-27日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路桥)隆重召开。“TMF台州机床、工模具展览会”,以“产业、贸易、科技、服务”为主题,紧扣“打造台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提供专业化、快捷式的市场平台。
台州新潮珩磨将重磅推出主要用于各机械零件内孔精加工的XCHM-3600床身全铸造精密卧式珩磨机、XCHM-3600自动进给/上下料珩磨机(升级版),也是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的象征,亮相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该珩磨机配用不同种类的珩磨工具,既可加工高硬度合金钢、硬质合金、也可加工软钢、铜、铝合金等零件内孔。
四、2017汉诺威欧洲机床展9月将在德举行
金属加工行业盛会—汉诺威欧洲机床展(EMO)将于今年9月18~23日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以“互联系统促进智能生产”为主题,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技术制造商展示现有解决方案,利用生产操作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截至2017年1月底,报名参加展会的企业已有1850多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净展出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本届展会约有450家展商来自亚洲,近110家来自中国,展览类别主要包括工具、配件、计量设备、加工中心和车床。
本届展会将聚焦工业生产运营的核心环节—现代金属加工技术的全过程。展会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新机器、高效技术解决方案、产品配套服务、可持续生产运营等。展会聚焦金属切削和锻压机床、生产系统、高精度工具、自动化物料流程、计算机技术、工业电子产品和配件。专业观众来自主要工业部门,包括机械和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供应商、航空航天、精密机械与光学、造船业、工具和模具制造、医疗技术、钢结构和轻量构造。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沈阳着重发展高档数控机床
日前,沈阳市编制了《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本次沈阳市编制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宏观到微观,从全球趋势、国内形势、区域态势、沈阳情势上,分四个层次深刻分析了沈阳市制造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预判了沈阳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力图解决的三大问题,最终得出了“差异化”的解决思路,就是以“差异化”发展,谋求沈阳制造业的独特能力,形成沈阳制造业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据了解,沈阳市政府发布的实施方案,全市将针对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十大方面构建“沈阳制造”产业新体系。这十大方面主要包括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和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机械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全市将探索新时期“学徒制”培养模式,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落实科研、创业、重大项目资助及相关奖励政策,运用技术入股、期权、股权、分红等激励手段,健全经营管理、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