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斯顿机器人与HRG哈工海渡就工业机器人教育领域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3月23日,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江苏哈工海渡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就工业机器人教育领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利用各自的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工业应用与教育领域强强联合,开展深入密切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科技融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在多领域、多行业实现优势互补,深化战略合作。
哈工海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团队规模及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依托哈工大教育领域专家教授和校友资源,在发展教育机器人领域有着天然优势,自主研发了规范化教育装备与自主编写的配套教材。双方此次合作高度契合国内工业、教学等产业实现智能制造及工业4.0的市场需求,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弥补人才短板,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机器换人”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二、海克斯康新品Leica AT403激光跟踪仪荣耀面世
作为全球领先的计量和制造解决方案专家,海克斯康制造智能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并于近日发布新型激光跟踪仪系统。徕卡绝对跟踪仪AT403展示了卓越的便携式计量性能,在测量速度和便携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拥有IP54标准的防护等级,-15~45℃的超大工作温度范围,加入了RapidSight快速瞄准对准工具,徕卡绝对跟踪仪AT403可在各种严苛环境下展现测量机级的优越性能。WIFI连接极大地扩展了其便携性,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访问点功能。通过系统升级测距仪技术,Leica B-Probe的测量速度和可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升了反射镜测量的速度,并支持最新的连续测量功能,首次允许在这个级别的徕卡绝对跟踪仪范围实现移动点测量。徕卡绝对跟踪仪AT403保留了跟踪仪系列产品的主要功能,如PowerLock自动目标锁定技术、电池供电和320米(Φ)超大测量范围。除海克斯康产品常规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徕卡绝对跟踪仪AT403用户还将享有24个月的保修期。
三、瑞士丹青将携系列新品参加北京—2017CIMT机床国际展览会
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是与EMO(欧洲国际机床展)、IMTS(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和JIMTOF(日本国际机床展)齐名的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之一。
届时瑞士丹青将展出:Trimos-V9系列超高精度二维测高仪、Trimos-万能测长机、IAC-万能螺纹扫描测量机、OPTACOM-轮廓粗糙度测量仪、Trimos-微观形貌/光学粗糙度测量仪、WERTH-复合式光学三坐标测量机、Aberlink-Xtreme车间现场三坐标、Wyler-蓝牙电容式电子水平仪、EMCOTEST-显微维氏硬度计、Sylvac-蓝牙量具。
四、西北机器有限公司十一项新产品新技术获科技进步奖
日前,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召开了2017年科技进步奖评审会,西北机器有限公司11项新产品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自主研发的高加速度冲击谱试验系统、650mm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两项新产品获一等奖,1.2米薄膜传输设备、再生铜材连铸连轧生产线动力设备、0.2-0.5×1300mm纵剪机组、新型高效焊带无主柵焊带四项新产品获二等奖,精密装配机器人、700mm加热复卷分切机、精密泵盖壳体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加工方法研究、基于立体散热的低成本高性能用户外灯具系列、光线分纤机五项新产品新技术获三等奖。
2017年,是西北机器有限公司提质增效、追赶超越的关键一年,公司将紧盯市场发展趋势,围绕“六大类”产品发展目标,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按照“自主创新、联合开发、外部引进、系统集成”的方式,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全力以赴做好立项的12项重点新产品研发工作,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产品的研制力度,强力打造产品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五、清华启迪大讲堂—智能制造技术与机器人未来
2017年3月25日下午,由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清华启迪共同主办的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未来”为主题的《清华启迪大讲堂》论坛在合肥启迪科技城举行。《清华启迪大讲堂》旨在分享企业成长经验,传播创新理念,交流创业心得,培育区域创新创业文化,为打造合肥经济升级传播新理念,输送正能量。
论坛安排有“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解读政策分享;“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主题分享;另有活动现场交流互动,专家解疑释惑等环节。围绕智能制造与互联网+领域,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智能制造,洞察智能制造推进的难点和对策,跟踪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指导企业正确选型,了解智能制造市场与应用的动态,学习优秀企业分享的成功经验,观摩智能制造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选择智能制造服务伙伴。
六、工业机器人课标编审举行
3月24日,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程培养标准编审会在荆门技师学院召开,来自人社部和北京、天津、广东等地知名技工院校的专家、企业界人士和骨干教师参加。此次编审会将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和课规,提升技工教育价值,为9月份在全国技师学校开展教学做好准备。
此次课程开发工作团队,由来自全国的七家知名技工院校和20多名来自企业的实践专家组成,前期已在全国走访调研工业机器人行业具有代表性企业上百家。荆门技师学院是全省唯一入选此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近年来学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七、我国建设世界最大真空互联科研装置
世界首个集材料生长、器件制备、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正在我国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这个实验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真空互联科研装置。其总体方案是:用总长近500米的超高真空管道,将上百台用于材料生长、器件制备、测试分析的大型仪器设备互联,实现样品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送时其表面不被氧化、沾污,不被外界大气环境所破坏。实验站通过超高空间分辨、时间分辨、能量分辨、质量分辨等的高端能力仪器设备,对物质的“本征性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量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后摩尔时代器件加工和测试分析,同时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功能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工艺包。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联合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建设的。一期建设由中科院、江苏省、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建,预计2018年建成,建设经费3.2亿元。一期建成后将连接30多台设备,形成100米的真空管道。整个实验站的总预算是15亿元。苏州工业园区是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此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力图通过真空条件下的互联集成和若干重大项目验证,突破现有仪器设备的功能限制,实现材料制备、测试分析与微纳加工工艺等方面协同效应,为科研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开放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