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使得中国机器人连续四年蝉联销售量世界第一,国内各地也纷纷把机器人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达到28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达到了40多个,机器人企业超过500家。
但与机器人的“火热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国庞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本土品牌机器人仅占4%”的现实。
进口机器人占九成市场
据了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电控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与之对应的三大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KUKA和瑞士ABB等少数国外机器人企业手中。
这导致了两个现状:第一,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仅发那科、安川、KUKA和ABB四家公司就抢占了约65%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由于在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与前者匹敌,还很难被用户信任。
第二,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产业大部分处在做系统集成的阶段。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也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赚取超额利润。系统集成商仅能赚取10%左右的毛利。
技术上占优者将引领产业发展
有一份国内机器人上市公司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庞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有4%。同时,机器人行业呈现出“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智能水平低”“细分市场多、赚钱机会少”“投资资金大、企业体量小”“行业垄断强、政府影响弱”“技术变革快,优势积累慢”等特点。
据了解,世界机器人“巨头”中,发那科员工4549人,KUKA约3900人,几乎垄断了世界高端机器人减速机的哈默纳科甚至只有400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小而强。
今后,谁在技术上占有优势,谁就将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研发实力。
机器人行业老大ABB有一半瑞典“血统”,但ABB没想到,在自己家门口,沃尔沃公司没有选用ABB的产品,而是选择了我国新松机器人公司提供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个案例说明: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者正在努力寻求突破。
补差距别无他法,只能比别人更努力。首先要推动官、产、学、研、用等多方的合作和沟通;其次,加强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集中优势研究力量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第三,中国科研者要“走出去”,以合作、投资、控股并购或收购等方式利用国外的已有技术和市场,同时带动自身的发展。
来源:西北信息报
20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