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7年3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0163套,同比增长78.2%;1-3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25220套,同比增长55.1%。展望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强者恒强的格局仍将延续。2017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望超过3.5万台,同比增长60%。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的挑战,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最火热的投资领域,且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赛道”上挤进来许多新的竞争者。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工业机器人产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工信部统计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二、弥补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内容空白——《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技术丛书》发布
2017年5月6日,我国首套《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技术丛书》盛大发布。该套丛书第一次从测试与评价技术角度,对智能制造产业链五大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助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规范、严谨、高水平发展。该丛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写序推荐并指出:“这一套丛书在我国是先行的、引领性的、有重要价值的。相信本书能为中国制造从数量到质量,从制造到智造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大量的测试实施经验,撰写团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智能制造测试与评价概论》、《工业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价技术》、《工业机器人测试与评价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工业大数据测试与评价技术》及《FPGA测试与评价技术》的编写工作。
本套丛书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为依据,分别涉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中的智能制造装备与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大数据FPGA五大领域,内容涵盖:概述,明确五大领域的定义、特点,国内外发展概况,应用情况;标准,介绍五大领域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情况;技术,对五大领域的测试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如安全、性能、可靠性、工具、方法等方面;案例,分享各领域的典型实施项目、案例等。
三、华中数控将承办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主办的国际性综合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将定于8月中旬举办。华中数控将承办“智能制造与3D 打印技能大赛”和“机电技能大赛”的部分赛项。“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在充分落实金砖五国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相关精神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为中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国策和走出去战略搭建平台,为金砖国家搭建人才选拨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据悉,本次大赛华中数控将承办“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赛项,赛项将于8月22日-8月26日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赛项将使用“HNC-iFactory-m1r1华数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作为竞赛平台,要求三名参赛选手在5小时内协作完成比赛任务。承办的“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赛项将于8月20日—22日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赛项将使用华中8型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2016年华中数控成为教育部确定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领域唯一战略合作单位。如今在华中数控将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展示技术实力,打造国际化品牌专业,培养国际化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目前,金砖大赛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各赛项均已进入报名阶段。大赛将邀请俄罗斯、印度及东盟各国代表队与国内各省高职院校代表队同场竞技,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
四、知产联盟助力芜湖机器人站上新风口
依托芜湖机器人产业园集聚先发优势,安徽省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日前在芜成立。据分析,这个安徽全省唯一一个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将会把创新资源集聚涌动的芜湖机器人产业送上新的发展风口。联盟组建后将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专利协同运用为基础,通过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和战略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发挥联盟集体力量,提高联盟成员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安徽省机器人行业市场良性竞争。
根据计划,今年联盟将紧紧依托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开展机器人产业专利分析,综合研判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专利培训和成果宣讲,提升联盟成员专利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等管理水平,培养机器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和知识产权业务能力。以目前成员已有专利为基础,联盟将围绕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构建集中许可授权的专利池,形成相互支撑的专利集群。通过专利转让和许可等方式提升知识产权资产收益,同时开展专利导航和专利评议等工作。
目前,联盟成员已达到20家左右,遍布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
五、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培育高素质现代工匠
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蓉欧+”战略,推动“德国工业4.0”与“成都制造2025”全面融合,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了“中德(四川成都)创新产业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建立了政府主导、高校及行业指导、德国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打造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认证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服务,为成都“一区三园”建设及在蓉中德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支撑。
同时,紧密围绕四川省和成都市重大产业,系统构建装备制造等八大专业集群,形成了“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了“一园一院”工程,走进产业园区办学,还依托技能大师,大力推进以“双通道、双导师、三段式”为模式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政行企校共育人才,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