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工业绿色制造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2017年5月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批准“机械工业绿色制造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运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大学共同组建。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等基础研究,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机床再制造等方法研究,节能减排技术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企业绿色制造实施方案及支持软件工具的开发等研究。
二、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
数控机床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命脉,而滚动功能部件作为其关键却存在精度难以保持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端装备的国产化。记者17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冯虎田教授团队在该方面取得了10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并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滚动功能部件的主要研发基地,自2009年以来,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究人员瞄准国际技术前沿,重点在滚动功能部件精度、摩擦磨损、疲劳、刚性、材料优选、可靠性试验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在10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应用验证。据了解,参研的龙头企业已经应用这些技术陆续推出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滚珠丝杠的旋铣加工精度比原来提高了一个等级,实现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小批量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成功替代进口。
三、济二集团参加2017年墨西哥金属成型展览会
近日,2017年墨西哥金属成型展览会(FABTECH MEXICO 2017)在墨西哥第二大工业城市蒙特雷Cintermex会展中心举行,济二北美代表集团公司参加了此次展览会。这是其第三次参加墨西哥金属成型展览会。此次展会,济二北美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伺服冲压线、多工位压力机、级进模压力机等产品。
FABTECH作为北美冲压行业最专业的展会,每年分别举办两次:五月初在墨西哥,十一月初在美国,是各压力机公司宣传企业、介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舞台。此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近400家公司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此届展会有三十多家中国模具企业参加,数量较以前增加很多。
四、汉江机床成功进入汽车行业
2017年5月12日,汉江机床与慈兴集团成功签订24台SK7605/1数控内螺纹磨床,合同金额两千多万元。该机床主要用于慈兴集团给美国福特公司配套的汽车电子刹车系统螺母部件的精密加工。
电子刹车系统广泛用于中高档轿车,是一个朝阳产业,据了解,该项目汉江机床有限公司跟踪研发长达三年,公司董事长赵甲宝对汉江机床产品进入汽车行业非常重视,多次邀请慈兴集团高层领导及美国福特工作人员来公司考察交流,并和慈兴集团一道研发,给美国福特公司做出样品,包括自动上下料,尽力给客户提供全自动化的成套成线生产线。经过一次次改进加工工艺,样品最终得到美国福特公司的认可。汉机公司迎难而上,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大胆创新,持续改进,使机床产品完全满足美国福特公司“高精、高效、高可靠性”要求,成功击败美国德拉科公司顺利签单。
此次24台机床合同的正式签定,标志着汉江机床成批量进入汽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上海工具厂“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系列化刀具”研发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验收
日前,由上海工具厂组织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的“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系列化刀具开发”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技术验收,并荣获“2017年度上海电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课题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四年的课题建设与研发,形成的“复合材料加工刀具金刚石涂层装备与工艺”研究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技术水平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开发的装备和刀具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课题共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1余篇,软件著作权2项。
作为课题成果,开发的刀具已在成飞、西飞、上飞、航天703等单位得到了批量应用,是C919国产大型客机水平尾翼制造中唯一的国产化刀具,其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品牌刀具。部分应用单位已停止使用进口刀具的采购,转而批量应用该课题开发的刀具产品。
六、共享模具全国首创铸造3D打印,颠覆传统铸造业
铸造业是装备制造的基础产业,全球铸件市场每年规模约1万亿元,我国约占45%。我国有铸造企业2.6万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铸造大国”,其中60%左右是多品种、小批量的传统模式生产,现场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较差、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员工从业愿望低,企业也常面临“用工荒”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共享模具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铸造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路径,先后投入10亿元,组建100余人专业团队,开展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的转型升级研究,建立3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应用‘互联网+研发’的模式,攻克了材料、工艺、软件、设备及集成等难题,实现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并已进入产业化集成应用阶段。
据了解,该公司建设的铸造成形智能工厂将在今年底投入使用,将安装12台自主研发的大尺寸砂型高效3D打印机和有自动导航功能的重载自动转运机器人、载重达1.5吨的抓取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让3D打印成为寻常。届时,将为共享装备铸造工厂供应年产1.2万吨合格铸件所需的砂型,而且砂型合格率将达到98%以上,铸件成品率将达到95%以上。
七、德政府与库卡研发3D打印机器人
据搜狐科技报道,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近日与著名机器人制造商、目前已被美的集团收购的KUKA(库卡)等企业合作启动了一项新的金属3D打印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会重点研究激光金属沉积技术,然后将其与KUKA的工业级机械臂融合,最终开发出一种能在复杂表面打印多种材料,打印速度达到1—2千克/小时的强力金属3D打印系统。
八、发那科等多家企业与上海大学共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
5月8日,发那科、罗克韦尔自动化、思科等多家企业与上海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在上海大学共同建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
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整合校企科研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各方的优势,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具有多重作用,将服务于在校学生,包括EMBA专业的在校生,以及工业领域人士。致力于培养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并为开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与系统的研发提供保障,成为上海智能制造实施与应用的示范基地。
根据协议,各合作方将共同策划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硬件配置、软件系统和相关的关键辅助系统,规划主要的教学功能和科研工作。在实验室建设中,发那科将提供机器人与系统集成相关的设备、软件及技术服务。上海大学将提供所需场地、其他相关软硬件配套设置以及人员,并负责实验室共建的统筹实施。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计划于2017年5月启动建设,并在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
九、GE Additive斥资2000万美元在匹兹堡建立新的3D打印客户体验中心
据悉,数字产业巨头通用电气(GE)正在继续扩大其在整个3D打印领域的业务,日前宣布位于匹兹堡的增材制造技术发展中心(CATA)将演变为一个新的客户体验中心。
多年来,通用电气一直以其庞大的软件制造解决方案来改变该行业。3D打印系统、材料以及咨询服务都是其业务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投资了约15亿美元,至今拥有了346项专利。航空航天、医疗、能源和汽车等行业的公司都受益于通用电气的产品以及其对技术基础设施的广泛投入。
成立于2016年的GE Additive发展速度迅速,上述新的客户体验中心只是公司最近采取的一个措施。原始CATA成立于去年四月,耗资3900万美元,这一新的转型将使得匹兹堡中心的业务变得更加关注外部市场,类似于上个月在慕尼黑成立的客户体验中心。该客户体验中心将进一步推动3D打印技术全行业的研发。
十、雷尼绍宣布与飞而康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商,雷尼绍公司宣布与中国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飞而康”)签署合作协议,指定该公司成为雷尼绍增材制造技术解决方案的中国合作伙伴及经销商。飞而康公司是一家技术创新企业,专门为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化工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高性能3D组件的快速制造服务。
根据合作协议,飞而康将在无锡设立一个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中心,该中心不仅将采用雷尼绍最新的增材制造设备,还将获得该公司在制程控制解决方案领域广泛的专业技术支持。作为协议的一部分,飞而康将在未来18个月内购买10台RenAM500M金属增材制造系统,前3台计划于2017年7月末安装完毕。
此外,雷尼绍将购买飞而康生产的航空级钛金属粉末并推荐销售给其中国的增材制造客户,同时还将与飞而康合作开发和优化可用于当前和未来型号雷尼绍增材制造系统的金属粉末。
十一、第二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大赛启动
日前,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工作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工信部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7年大赛将在2016年首届大赛基础上,围绕 “创新、务实、进取、合作”的工作方针,提高比赛技术水平,增加选手实际排故与离线编程环节;丰富比赛活动形式,大赛同期举办论坛与展示;不断扩大大赛覆盖面与参与度,邀请17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参赛;不断丰富获奖选手奖励手段,在去年奖励办法的基础上,获第1名的选手将被推荐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获前5名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选手将按程序授予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为做好2017年大赛技术筹备工作,大赛组委会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来自重点高校、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专家组成。
十二、AMCC2017在京召开首场发布会
5月11日,“2017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展览会(AMCC2017)”在京召开首场发布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鹏、浙江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装备处处长李永伟、杭州萧山区政府副区长魏大庆出席了发布会。
据了解,定于7月28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AMCC2017展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为国内增材制造领域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的高端展会。该会以“增材制造,智造新动力”为主题,围绕全球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与路径、增材制造企业发展态势与商业模式创新、增材制造行业应用现状与趋势等议题,以呈现增材制造产业的“智能、智造、智慧”为核心办会理念。
AMCC2017展览规模预计为20000平方米,届时会有近300家增材制造相关企业集中亮相;同时有600多家来自航空航天、机械、汽车、能源、医疗、教育等重点应用领域的用户单位也将应邀莅临现场合作洽谈。截至日前,已有先临三维、鑫精合激光科技、3dSystems等知名企业确认参与展示。同时为丰富展示内容、提升参观的趣味性,展会主办单位别具匠心地推出综合展区和互动展区,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在大会主题的贯穿统领下,把行业发展现状、典型应用、创新技术、未来趋势娓娓道来;更有丰富多彩的现场体验和互动参与,将科普和培训结合得有声有色。
十三、诺安基金发行“先进制造”2.0版本基金
从《中国制造2025》的横空出世到“1+X”规划体系的完成,从逐步对传统行业去产能化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这一切都在释放出同一个信号,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换轨式”转型,而高端制造行业作为基础行业,有望在这场经济转型中率先受益。为把握住这一历史性投资机遇,诺安基金于5月2日正式发行了一只专注投资高端制造行业的基金——诺安高端制造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投资者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等各大银行、券商和诺安基金直销平台进行认购。
十四、玻璃材质3D打印将有重大突破
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德国科学家使用“液体玻璃”进行3D打印,但目前仅限于复杂但微小的物体。在未来,该技术可用于3D打印更有用的东西,如复杂的镜头,过滤器,甚至通常需要高技能工匠的饰品。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液体玻璃”,来制作复杂形状的东西,成型后的物体光滑,透明,分辨率非常高。现在3D打印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从鞋子到飞机零件;材料各种各样,而通常是塑料,也可以是金属和陶瓷。玻璃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特性,持久耐用,隔热,透光度好等等,是制作最高品质镜头,眼镜、相机的重要材料。但它很难完成3D打印,因为它只能在极高的温度下熔化。
Rapp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液体玻璃”是嵌入液体聚合物中的玻璃粉末。工作原理:标准的3D打印机使用液体玻璃打印一个对象。然后将该物体在玻璃颗粒熔合在一起的高温烘箱中加工,变得透明。该技术用于制造像几个毫米尺寸的城堡门,还有如蜂窝结构的物体,可小到几十微米。(如果使用更高分辨率的3D打印机,分辨率可能更高)。物体也可以承受高达1472华氏度的温度。
Rapp还强调,在未来该技术可用于3D打印镜头,智能手机相机和下一代微处理器的部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从玻璃饰品到建筑使用的复杂玻璃面板等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玻璃吹制技术,这可能需要3D打印机在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突破。
十五、美国防部成立先进机器人制造研究所
据法国《航宇防务》网站报道,美国防部批准美国机器人公司成立美国第14个先进制造业中心——先进机器人制造(ARM)研究所。作为美国防部主导的第8个制造业中心,ARM研究所将加入“美国制造业”网络,共同振兴美国制造业并激励商业公司投资美国新技术开发。
中标联盟总部设在宾夕法尼亚匹兹堡,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工业界、大学、社区大学以及来自全国的非营利组织组成,总共捐资1.73亿美元,另外还获得8000万美元的联邦资助。大举投资反映了美国机器人业界对该机构的重视,以及该机构对美国企业、学术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价值。ARM研究所将与合作伙伴,共同组织当前国内分散的机器人制造技术能力,提高美国在此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ARM研究所的使命是通过整合传感器技术、末端效应器开发、软件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人与机器行为建模以及质量保证等诸多学科的多元化产业实践和院校知识,开发并部署机器人技术,从而实现美国防部建立稳健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承诺。
ARM研究所准备开发的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协作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学习、适应和再利用),灵巧操纵,自主导航与机动能力,感知与传感以及试验、验证与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