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悉恩悉机床网】一周热点-20170528
2017-05-28 悉恩悉机床网

一、科技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项规划发布


  为明确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部组织制定了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明确, “十三五”期间,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 “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四个层面,围绕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等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


  《专项规划》要求,在 “十三五”期间在战略布局上要瞄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最前沿,力争率先突破,构筑先发优势。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召开2017年第二次专家咨询委会议


  2017年5月24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在北京召开2017年第二次专家咨询委会议,审议专项“十三五”实施计划(修订版)和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会议由专家咨询委主任陆燕荪主任主持,专家咨询委委员、专项推进组及专项办相关同志、总体组技术总师及部分领域专家参加了会议。


  专项办、总体组分别汇报了专项近期重点工作及“十三五”计划修订和2018年指南编制有关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咨询委原则同意通过“十三五”实施计划(修订版)和专项2018年指南评审。


三、JIER济南二机床承担的第9个专项项目通过技术终验收


  5月25日,济南二机床承担的“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在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技术终验收。验收组专家、用户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课题实现了预期成果,完成了考核指标。邵钦作组长评价说,“济南二机床给我们国家的航天航空、高铁等行业提供了大批关键工作母机,为国产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课题是济南二机床通过验收的第9个04专项项目,也是工信部对JIER五轴机床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的认可和滚动支持。设备配备了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发的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国产高速滚珠丝杠等功能部件以及国产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能够完成大型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


  课题实施以来,济南二机床已为西安飞机、昌河飞机、沈阳飞机、洪都航空、汉中航空零组件、上海航天、北京航天等近20家用户提供了30余台同类产品,批量进入市场,满足了航空航天、军工、能源、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设备需求,推进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实现了进口替代。


四、华中数控受邀参加首届中国航天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发展论坛


  5月18日,以“智能制造 融合发展 共筑航天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航天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天津市工信委共同主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及其所属天津火箭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制造工艺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装备制造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会议。


  华中数控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现场展示了最新研发的HNC-848及HNC-818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在“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和数字化”分论坛做了题为“从德国工业4.0看机械转备智能化转型升级”主题报告。


  近年来,“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已在沈飞、成飞、上海航天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等重点航空航天企业获得应用,在最新承担的“国防军工领域国产数控系统换脑工程”项目中,华中数控参与了“换脑工程”包括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在内的十多个项目申报,主要承担三百多台在役数控机床的换脑升级。本次会议,华中数控展示的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获得了与会专家代表一致好评。


五、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创立大会成功召开


  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创立大会于2017年5月19日在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至此迈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


  2016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复函》,共享装备牵头,与中国铸造协会、新兴铸管、汉得信息、顺亿资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冰轮、中机六院、力劲集团、日月股份、立鑫晟研究院、宝信铸造12家股东,以“跨界融合、共建共享、联通各方、服务产业”为共识,共同组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扛起引领行业绿色智能转型的旗帜。


  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进步”为使命,秉承专业、协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集众智、汇众力,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通过中国铸造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等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  “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建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应用示范的运行机制,持续为铸造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


六、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日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挂牌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是首批获得授牌的六个技术创新平台之一。


  增材制造是一项解决我国制造业瓶颈环节——“产品开发成本和周期”的利器,可为产品和装备结构带来颠覆性变化,目前处于技术发展的井喷期、产业的高速增长期,但存在原创技术、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缺乏,资源浪费、研发工作重复、无序与低端竞争等问题,急需建设增材制造创新平台,为行业提供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速产业转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新材料作为先进制造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产品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核心关键。材料基因理念的融合及高通量技术的引入,将加速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研发。同时,充分发挥增材制造灵活可控、快速、高精度、低成本的优势,开发一系列高通量材料研发、试制装备,也将加速构建材料基因研究能力体系,突破关键材料研发效率的瓶颈。 


  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国千智能制造科技研究院运作,建立增材制造和新材料公性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平台;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增材制造和新材料学术联盟(GAMA)、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中国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技术和产业发展;创新中心将协助国内知名基金如亦庄国投、金科君创、资正基金等发起增材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金,整合增材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扩展;创新中心还将推动增材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吸引增材制造和新材料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


七、辽宁省成立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


  日前,辽宁省举行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成立大会。联盟由省内近30所高校和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沈变集团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组成,初步将建立15个培养和实践基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急需高端人才1000人,应用型和中高职专科技能型人才2万人。


  据了解,校企联盟成立后,初步将建立5个专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基地10个;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1000人;企业委托工程硕士、专业人员进修1000人,同时建立7~10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培养专业对口、企业急需高端人才1000人;应用型人才15000人;中高职专科技能型人才5000人。


八、校企合作——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与北仑弘途技工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近日,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与弘途技工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具体合作方式,洽谈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具体合作事宜。


  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发展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符合社会潮流和企业需求,企业参与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依托,使双方互惠互利。


  本次合作的成功举行,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就业和应用上起到了合作双赢。


九、瓦轴集团与英国企业共建全球轴承联合仿真技术中心


  5月18日,被誉为“中国轴承摇篮”的瓦轴集团公司和英国Romax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球轴承联合仿真技术中心,共同致力于轴承关键领域仿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同时,全球轴承联合仿真技术中心正式揭牌,这标志着瓦轴集团仿真计算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


  据了解,英国Romax公司将在联合仿真技术中心投入全球最优秀的轴承专家团队资源,应用最前沿的轴承仿真技术,分享最先进的产品开发流程。未来双方还将在大兆瓦海上风电主轴承研发,航空航天轴承、铁路轴承、汽车轴承、RV机器人减速机轴承等领域加强合作,助力瓦轴高端产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仿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瓦轴实施高端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双方将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原则,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联合仿真中心的平台作用,将其建设成为客户首选的仿真技术平台和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轴承工业的发展。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38年,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在世界轴承行业排名第八位。瓦轴先后北迁创立了哈尔滨轴承厂,援建了洛阳轴承厂,包建了西北轴承厂,并相继为全国上百个轴承企业提供了人才、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为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家公司是国有资产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英国Romax公司是世界传动系统、轴承、齿轮箱行业软件、仿真和工程服务的领导者,其在轴承领域创立的计算方法和理念多次被国际标准所采纳,并基于下一代互联网与工业4.0的发展趋势,成功开发了基于云端的在线轴承选型计算及协同开发平台,为轴承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定制化服务。


十、欧盟研制成功航天专用特种碳纤维材料


  由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欧盟EUCARBON项目,成功建立起欧洲第一条面向卫星等航天领域应用的特种碳纤维生产线,从而有望使欧洲摆脱对该产品的进口依赖,确保材料供应安全。


  EUCARBON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致力于提升欧洲在航天用碳纤维和预浸渍材料方面的制造能力。项目历时4年,总投入320万欧元。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实现实验室规模的预浸渍材料制造,并可向有意愿采用该材料的公司提供样品。为测试材料适用性,项目团队按现行卫星部件规范生产了2个组件,并通过了所有性能测试。


  项目负责人表示,航天专用碳纤维是一种典型的利基市场,即被大企业或大公司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小众市场。然而,发展这种产品的制造能力会产生连锁反应,将极大提升欧洲在先进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另外,除了航天领域,项目也在积极开发特种碳纤维在汽车工业和能源领域应用的潜力。 


十一、俄罗斯正研发首个电子束系统大幅面金属3D打印机


  近日,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研究该国首个大幅面金属3D打印机,主要参与成员托木斯克电子技术公司(TETA)主席GrigoryV.Semyonov在一次增材制造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电子束系统6Е250在日益增长的3D打印金属制品中的应用”。

 

  据报道,TETA的电子束3D打印机的构建体积达3立方米,可以造出重达1吨的物体,使用像钛、钽、钨等的难熔金属。Semyonov表示,电子束的优点在于,其过程处于真空状态,排除氧化,可以将材料、创建项目和特定的控制内部结构结合起来。

 

  这项研究的合作方包括EnergiyaRocket公司,Space公司(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一部分),TETA,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校的力量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研究所以及托木斯克理工大学。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