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部发布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项规划
为明确“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部近日组织制定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指出,按照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4个层面,围绕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包括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工业传感器、智能工厂、绿色制造、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等。
我国制造业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而且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 不过,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制造业与新兴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低等问题。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是必由之路。
《专项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在战略布局上要瞄准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最前沿,力争率先突破,构筑先发优势。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装备工业司在西安召开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座谈会
2017年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来自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政府部门,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商飞、陕西恒通、西安铂力特、南京中科煜宸、西安赛隆、陕西瑞特、陕西东望、中航迈特、鑫精合、西安点云、陕西智拓固相、西安智熔、渭南3D打印基地、安徽春谷3D打印产业园等单位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三、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TOP50高峰论坛将在上海召开
为了推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支持下,2017年7月3日,由上海中机联展览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报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TOP50高峰论坛将举办。
该论坛将汇集国家部委、各地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国内外专家等齐聚一堂,对国家相关的智能制造政策进行解读,对目前园区和产业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谈论,同时还将邀请园区分享各自建设发展的经验,由专家对相关案例进行评点。由于本论坛与CIROS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同期召开,更多业界人士将来参加行业讨论。
四、法国苏伊士集团与西安航空基地签约共建表面处理园
6月5日,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与西安航空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西安航空基地表面处理园。这一合作的尘埃落定,预示着西安“工业大走廊”中的诸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此可以享受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表面处理配套服务,也为西安航空基地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提供了核心载体。
装备制造产业是西安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表面处理则是装备制造产业的必备环节之一。长期以来,西安市仅有户县电镀工业园可以提供较大规模的表面处理服务,已不能满足区域工业发展的需要。就西安航空基地来说,如果有了本地化的表面处理配套服务,诸多航空零部件加工企业在显著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产品产量和企业规模也将大幅提升,对于航空产业加速发展,对于军民融合进程加快,对于工业规模提升,都将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西安航空基地表面处理园建成后,将成为拥有Nadcap体系认证、AS9100航空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审核、水处理在线监控体系等5大体系的环保型专业表面处理中心,形成金属表面处理产品18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工业污水1万吨每天的处理能力,计划吸引100家左右表面处理企业配套航空及装备制造产业,为西安工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产业配套支撑。
五、某3D扫描&打印一体机设计获美国专利
虽然3D扫描和3D打印的设备目前几乎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集这两种功能与一身的设备已经出现了,比如有些3D打印机就可以实现3D扫描。而且,人们也一直在尝试将它们无缝衔接到一起,比如发明家Hsin-TsungYeh就在2014年11月提交了一份有关集成式3D扫描与3D打印设备的专利申请。现在据《Electronics Newsweekly》报道,他的这项申请终于正式获得了美国专利,专利号是9649814。
Yeh表示,他开发这种集3D扫描和3D打印功能于一身的设备的目标与其它有同样想法的人一样,就是为了简化现有的3D扫描和3D打印,同时降低它们的成本。这种一体化设备虽然目前还不是现实,但已经有了一个雏形,会由平台、处理器、一个反射模块、投影仪,以及3D打印模块这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反射模块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
至于它的工作原理,Yeh也给出了大致说明:首先,投影仪会向被放置于平台上的目标物体投射结构光,从而生成3D空间信息。接着,处理器会接收该信息并将其转换为3D打印信息。然后,当反射模块转移并固定到第二个位置时,投影仪会根据已经生产的3D打印信息投射一个“切割层图像”。最后,反射模块会将这个图像反映给3D打印模块,准确告诉后者打印的内容。 虽然现在就判定Yeh这项发明的未来为时尚早,但将3D扫描与3D打印的融合确实是一种趋势。所以,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或许再过不久,Yeh就能将他的这项发明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