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6月,高校进入毕业季。在毕业生们忙着找工作的季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3名在校生已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聘用为在编员工,并提供10万元以上年薪。据介绍,从2012年至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聘用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5人。
这是技能人才的一次华丽转身,它昭示了技能人才正在吃香起来。可见,学技术不吃亏,在“双创”热的当下,真正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无独有偶。据报道,今年5月在珠海举办的一次就业专场招聘会上,招聘单位当场为钳工岗位开出了7000元的月薪。其实,在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 《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就将技能人才列入拟实施的七大群体激励计划榜首,明确要求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包括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地方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术工人在大城市落户、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质品牌增值收益,等等。政策激励营造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技工吃香是个好兆头。纵观世界发展史,成功的工业化离不开创新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而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兴市强国的现实生产力,更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队伍。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精细、汽车环保;德国制造的机床工具耐用……除技术领先外,还在于它们都拥有一支过硬的技师技工队伍。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港珠澳大桥工程5.6公里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突破了海底隧道最长、隧道埋深最大、单个沉管体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隧道车道最多等多个世界级难题,从120个钢圆筒快速筑岛的创新工法、5664 米复合基床的 “3D 打印”、33节巨型航母般的沉管对接,再到6000吨级最终接头的海上吊装,大桥建设者用自主研发的装备托起了世纪工程的建造。这一切,都表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技工队伍支撑;工业强国绝对是技师技工大国。
让技能人才吃香,就是要给那些技能人才一个令人羡慕的薪酬定位,在全社会竖起劳动致富、技能致富的标杆;就是要从提升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上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就是要从基础做起,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让更多人感到技术工人有发展、有前途、有奔头,进而,让年轻人愿意上技校、乐于当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