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李新春,1988年技校毕业后来到陕鼓。近30年的风雨兼程,他从一个设备维修钳工转型为服务产业项目经理,从一个技校毕业生成长为陕鼓动力响当当的“首席技师”,从企业系统服务事业部的一名项目经理升级成陕鼓工业服务产业一线的带头人。
李新春是“转型大军中的楷模”、同时也是国内、国际同行交口称赞的设备现场问题解决专家。“勤勉、精艺、敬业、担当”、“拿得起技术、管得了团队”、“业务精湛的技术能手”,这些都是人们对李新春发自肺腑的赞叹!而“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知识型职工标兵”等则是他获得的荣誉。
勤勉好学 练就扎实基本功
29年前,李新春从陕鼓技校毕业被分配到设备处,成为一名设备维修钳工,第一次接触机床,他就认真跟着师傅学拆件、学看图、学组装,用了25天完成了第一件维修工作。用心、虚心、细心、专心的他,很快有了收获,在第二台机床的维修中,就可以独立承担维修操作了。
每次接到维修任务,李新春总是不急于立即动手,他的习惯是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梳理一遍,再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掌握,然后找出合适的方法,并经过实验确认可行后再动手做事,这也促使李新春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用李新春的话说,“刚开始进厂,不会的东西太多,自己就像一块海绵,遇到多少新知识就能吸收多少”。 为了让自己的业务技能与时俱进,李新春特意参加了公司各种培训班,生产管理、机床维修、统计学、计算机、营销学样样他都学,不愿放过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很快,原本只是中级工的李新春,考取了高级钳工资格,成为陕西省第一批高级技师。
肩负重任 在业务转型中“华丽转身”
在陕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战略目标指引下,李新春作为企业转型变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也成为陕鼓流程再造的首批试水者。李新春放弃已从事13年的机床维修岗位,转身成为一名产品装配钳工,进入企业装备制造的核心车间,实现了自己岗位技能的第一次转型升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企业对经营业务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成立了服务产业部,在责任和使命的召唤下,有着高超技术能力的李新春又担当了现场服务的重任,带领陕鼓服务团队为我国大型装备配套机组的安装调试做好服务。
如今的李新春已经成为了一名陕鼓系统服务事业部现场安装的一级项目经理,他所带领的服务团队正在陕鼓气体运营服务现场,为陕鼓交钥匙工程,为大型空分压缩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而李新春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无数转型分流的员工,通过对新业务的学习不断适应企业变革发展的新常态,也推动着陕鼓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
技艺精湛 成为解决问题专家
近年来,李新春完成的创新改革项目和合理化建议超过150项。他先后攻克了大型高炉鼓风机配套“静叶零关闭”、TRT低压喷水部内喷嘴与外喷嘴干涉问题、提高轴流曲柄滑块组装配质量攻关、提高电动执行器装配质量等技术难题。
兰州石化公司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是当时陕鼓在催化裂化领域国产的最大机组,也是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由于机组大,加之运输起吊等原因,机组密封套中分面间隙超差,机组装配受阻,用户十分着急,承担此次安装、调试任务的李新春,冷静检查、准确判断,迅速制定处理方案,经过现场调整修配,圆满解决问题,为用户机组提前试车投产赢得宝贵时间。“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设备现场问题专家”,是用户对李新春的评价。
武钢集团3000立方米高炉是陕鼓轴流压缩机国产化中和德国企业合作制造的,起初德国专家不放心“中国制造”,不认可中国工人工作质量,但是李新春带领安装队伍的出现,改变了德国专家的认识,着装整齐的施工队伍、规范熟练的操作动作、对英文图纸的识图能力,都让德国专家惊讶,并且,仅用了15天就完成了原定35天的机组安装任务,他精湛的技术得到德国专家的称赞,德国专家对陕鼓的施工队伍竖起了大拇指。
多年来,李新春通过传、帮、带,加速年轻人成长步伐。如今,他的近二十名徒弟和众多与他一起工作过,受他帮助过的青年员工,已遍布在陕鼓的各个技术岗位,他们中有的人从中级工升到高级工,有的人从高级工升到技师,好多都已成为用户现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来源: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