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荣获2016“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
近日,“2016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榜单揭晓,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再次荣登“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榜单。
2016年,秦川集团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陕西省“五个扎实”、“追赶超越”的新要求,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技术领先,模式取胜”的发展思路,以为用户赚钱而奋斗为目标,以向存量要效益为路径,以精准对标为切入点,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行业企业发展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稳住了经营盘面,实现了“十三五”的稳健开局。
据悉,“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旨在发掘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价值,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带头作用。该活动已逐渐成为中国工业界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知名度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海工装备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成果推介会举行
19日,由福建省经信委主办的海工装备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成果推介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福建内外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以及福建主要海工船舶、装备制造企业的代表等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推介了福建省海工船舶、装备制造企业技术需求56项,发布了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省船舶工业集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的项目成果及专利230项。经过对接洽谈,包括高档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在内的12项对接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三、汉江机床数控内螺纹磨床批量进入汽车行业
经过长达三年跟踪研发,日前,汉江机床成功与慈兴集团签订24台SK7605/1数控内螺纹磨床,标志着汉江机床一举进入汽车行业。
慈兴集团作为美国福特公司的配套供应商,主要给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电子刹车系统螺母部件进行精密加工。为了使产品完全满足美国福特公司“高精、高效、高可靠性”要求,汉江机床多次邀请慈兴集团高层领导及美国福特工作人员来公司考察交流,并同慈兴集团共同研发,包括自动上下料,尽力为客户提供全自动化的成套成线生产线,经过改进加工工艺,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用户要求,成功击败国内外多家竞争对手,样品最终得到美国福特公司的认可。
当前,电子刹车系统广泛用于中高档轿车,SK7605/1数控内螺纹磨床主要用于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中直径φ12~φ50mm的滚珠丝杠螺母的高精高效加工,该机床整体采用卧式布局,选用SIEMENS 828D数控系统控制。主运动为砂轮主轴的旋转运动;机床的运动有工件主轴旋转运动(C轴)、工作台往复运动(Z轴)、砂轮架进退运动(X轴)以及砂轮架螺旋升角的手动调整运动。工件主轴旋转与工作台移动两轴联动实现机床螺纹运动。机床具有自动磨削循环、砂轮自动在线修整及修整量自动补偿等螺纹磨床专用功能。砂轮架的横向进给运动、工作台往复运动配置进口光栅尺,工件旋转配置进口圆光栅,实现全闭环控制。
四、精华减速机给机器人换上国产“关节”
位于武汉黄陂区的武汉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机器人核心设备——减速器的最大企业。据介绍,机器人的核心设备包括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三部分,其中机器人用减速器作为一种精密的动力传递机构,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被誉为机器人的“关节”。由于全球能够进行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生产的企业不多,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部件长期受制于人,机器人减速器也因此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攻关课题。精华公司经过3年攻关,在2014年成功自主研发出机器人减速器——RV减速机,并获得了17项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精华公司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机器人减速器制造企业,参与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制定,6月14日又受邀参与2025年中国机器人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作为一家靠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企业,精华公司总经理余运清表示:自从精华公司的国产减速器问世后,国外减速器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原来的95%下降到了80%。目前我们还有30多项核心新技术储备,正在全力研发之中。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需要200多万台机器人,我们希望中国机器人届时都能换上国产“关节”。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资金一直是精华快速扩大产能的“瓶颈”。“新民营经济大会提出民营企业要用新的商业模式运作。”余运清正在考虑将精华公司这个传统民营企业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迅速扩大产能规模。“现在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引进资金,尽快实现新技术研发,力争将年产值迅速增长到10亿元左右”。
五、中国2030年前后将全面实现工业化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在京发布了《2017工业化蓝皮书》,并举办中国工业化进程研讨会。蓝皮书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
书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在仍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的世界经济中,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一枝独秀”,同时跨区域经济布局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转型逐步推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并处于动力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与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较为一致。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群慧所长表示,蓝皮书基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综合各家机构预测称,2025年中国将步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2030年前后中国将实现全面工业化;2035年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