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从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备受人们尊崇的“大国工匠”,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 全国劳模、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李斌昨天走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大学生们分享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李斌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数控工段工段长、总工艺师。“当时我决定要立项攻关,解决国产液压泵的一些技术难题时,身边很多人都来好心劝说,这个项目难度太高,多少教授级高工和大学里的专家都解决不了。”顶着压力前行,李斌凭借着在生产一线积淀的丰富经验,三年功成,由他承担的“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重点攻关项目,于2010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包括李斌在内,7月7日这一天,共有7位上海工匠走进了二工大———他们都是为了一门学校推出的全新“思政课”而来的。记者获悉,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二工大推出的《工匠中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已开设7讲,有千余名师生受益。
出国的目的是学习技术,学成后就想着报效国家
若非工匠们在课堂上吐露心声,回忆往事,很多大学生们没有意识到,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工匠们的“匠心”里,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有留学梦,可留学深造的目的是什么?李斌回忆,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被公派到瑞士的一家企业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交流学习期满,李斌打算回国时,外方表示:“你别走了,我们愿意用一台数控机床来换你。”李斌坦言,当时学成后回国前夕,确实面临较大的诱惑。尽管如此,李斌还是回国了,“出国的目的是学习技术,学成后就想着报效国家”。
作为一名“航空手艺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的主要工作是参与ARJ21-700飞机项目零件生产以及C919大型客机项目技术攻关。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那天,胡双钱就在现场,他感慨地说,“当大飞机缓缓经过我的面前时,我真想上去摸摸它,仿佛这就是我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要展翅高飞。”让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搏击长空,正是这样的“大飞机梦”,激励着很多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努力。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