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4万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日前,北京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信息系统初步建成,超过4.33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重点整合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三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对接服务,构建了首都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渠道。截至2016年年底,共促进首都地区801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27.9亿元,4.33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了721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聚集11672位专家,产生18199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2016年,北京有10300家企业享受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各类服务,实现合同额22.34亿元。
二、中科奥维的工业无线网让工厂设备有“思想”
沈阳中科奥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奥维)近日与石化盈科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中科奥维将提供其核心产品——WIA-PA标准解决方案及其工业物联网设备,为中国石化所有工厂实现“智慧化”。项目完成后中国石化工厂设备将有“思想”,可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对话”。这是中科奥维自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订单,表明了其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智能产品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
中科奥维2013年成立,虽然时间短,但因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而不同寻常。作为股东之一的沈阳自动化所,是中国第一家国家传感器网络技术研发单位,也是世界最早开展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研究所。因其推出自主的物联网标准WIA-PA技术,并于2011年10月成为IEC国际标准,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工业互联网标准制订者之一。因传承了沈阳自动化所50余项专利构成的核心自主技术系统,中科奥维开发出30余款新型传感装置和智能仪表,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定制、工程实施三大系列产品。与国外同行相比,这些产品在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三、全国首个3D打印展示体验云工厂落户哈市
17日,在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鑫达集团携带着全国首个3D打印耗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3D打印展示体验云工厂等项目正式落户哈经开区。
鑫达黑龙江企业集团总经理代汝军介绍,签约后,3D打印这两个项目将马上投入开工准备中。项目集3D打印耗材生产、3D打印机4s店、3D打印智能个性定制,及全产业链云工厂体验融为一体,将打造全国首个可提供3D打印完整解决方案的工业4.0智能工厂。建成后,可生产通用塑料、塑料合金、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生物塑料等3D打印耗材,将成为全国行业内品种最全的3D打印耗材智能生产企业。
同时,鑫达计划投资7亿元,将自动化管理、大数据分析、云端运算进行整合,将灵活生产线与平台系统无缝融合,在经开区打造3D打印全产业链条,并开启国内3D打印工业体验游。项目建设的开放式云工厂投用后,游客还可参观了解到3D打印发展史、3D打印技术和制造过程,可通过VR呈像等技术亲手设计并制作个性3D打印产品,同时实现医疗领域如牙齿、骨折护具等方面的个性化定制。
四、江苏泰州:5亿元资金支持3D打印人才培养
新华社7月17日电,江苏省泰州市近期设立5亿元引导资金,在人才落户、培训补贴等方面对入驻的3D打印企业予以资金支持。作为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搭建的3D打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入驻企业提供不低于3年的房租补贴、装修补贴、税收贡献奖励、人才落户补贴、人才培训补贴、科技创新奖励等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
在推动3D打印进校园、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化运用的同时,今年泰州市又与工信部联合开展了增材制造(3D打印)人才专项行动,与苏州科技大学等4家院校签订协议,针对地方、基地和企业的需求,大量培养专业适用的人才。并利用高校的技术研究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落地,打造闭环生态。
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杰表示,人才是产业的核心支撑,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当地正加速增材制造(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未来将以3D打印为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制造2025”。
五、江西省工业机器人大赛正式启动,推动应用技能人才培养
江西省工信委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江西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暨全国第二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选拔赛(以下简称“江西省工业机器人大赛”)自当日起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竞赛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等。
江西省工业机器人大赛为个人赛,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职工组与学生组竞赛内容、时间及要求等完全一致。大赛报名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至30日,比赛时间为2017年8月12日至14日。比赛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按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级/高级工)要求实施,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发展状况命题,重点考察参赛选手操控工业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的理论技术水平。
本次大赛将以技能大赛为载体,通过竞赛检验江西省职工与相关院校学生调试和操控工业机器人的技能水平,发现和培养该省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优秀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等。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江西省工信委在江西机电职业技术院校建立了面向社会提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公共实训基地。该基地按照国赛标准配置6套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用于保障大赛技能操作的实训需要,基地已从7月1日开始,无偿安排了10余所高职院校、近百人参加技能操作实训。
六、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8.9万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自2013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度攀升。2016年总销售量已达到8.9万台,同比增长26.6%。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8.5万台,超过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