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恩悉机床网】根据《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及顺德区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珠江西岸拥有电器机械、智能制造等一批竞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将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大型骨干企业——
近日,广东省公布《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珠江西岸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进入全球制造业先进水平,达到与德国制造业“同场竞技、同步赛跑”的水平;珠江西岸地区力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
珠江西岸是广东装备制造业的高度聚集区,拥有电器机械、海洋工程、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一批竞争优势明显、支撑带动作用较强的主导产业。2014年8月份,广东省政府正式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及顺德区“六市一区”被划入建设范围。去年,六市一区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并获工信部批复。
“机器换人”提升竞争力
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强调,广东要优化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到2019年,共新引进投资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800个,推进700个投资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工和470个投资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投产。同时,继续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到2019年,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投资额年均增长20%。
在珠西六市一区的发展进程中,“智能制造”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在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组装车间,记者见到了一间专门为机器人量身定制的“办公室”,透过一扇铁纱门可以看到,一台机械手不知疲倦地将放在面前的一摞机械零件一个一个拿起后,再精准地转交给另一台等待接手的机器,这些工序都是自动化完成,不需要人工接手。
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层高近6米的车间里,各个作业空间区分明显,一边是工人正在组装设备,相隔3米多的过道另一边就是“待出货区”:几台无人搬运车(AGV)成品正沿着地上的磁条带在移动,转弯、直行、暂停,都显得井然有序。
“这是在做出货前的测试,每台机器出厂前都必须严格测试。”嘉腾公司副总裁陈洪波介绍,嘉腾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工业设计“奥斯卡”德国红点奖的机器人公司,也是广东省内最早一批进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领域的企业。
多年来,由于坚守创新和深耕智能制造,使得嘉腾的技术实力逐渐获得国内外下游企业的青睐。如今,嘉腾的AGV在市场的保有量超过3000台,众多国内一线汽车、电子、家电、卫浴、纺织、物流企业等都是嘉腾的客户。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也成为广东制造业重塑竞争力、实现向智造强省转变的关键突破口。未来,珠西六市一区还将不断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按照方案,推进珠海、佛山、中山、肇庆、江门、顺德等6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计划,发展壮大珠江西岸地区13家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发展一批机器人系统集成服务商;同时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协同创新支撑“智造”
提升创新能力也是珠西六市一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致力于为佛山乃至六市一区企业提供“智造”支撑。
“研究院将紧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创新引擎的建设目标,围绕机器人、精密装备、3D打印等智能制造领域去推进发展。”据研究院院长杨海东介绍,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建立了精密装备、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等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吸引了140余位高端人才、30多个创新创业科研团队等项目进驻,并与南海及佛山地区的建材、装备、家电、电子及LED等行业内50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开发、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合作,带动产业增加值超10亿元。
根据方案,珠西六市一区要打造产业发展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在珠江西岸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同时聚焦珠江西岸优势产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等创新资源,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另外,强化珠江西岸城市群产业链协同创新,组建重点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预计到2019年,珠江西岸地区制造业领域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200家;广东将支持培育制造业技能人才108万人,比2016年增长20%,其中高技能人才38万人,占制造业技能人才总量的35%,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创新实践基地总数达130个,“扬帆计划”和“广东特支计划”制造业领域入选人才总数比2016年增长50%。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