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5市记者正在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内集中采访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刚刚过完两岁生日的江北新区带给记者采访团的最深印象是六个字——起点高、标准高。放眼全球寻觅顶尖资源,启用打破常规的运作模式,江北新区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助力产业腾飞。
背靠浩瀚长江,紧邻国家级绿水湾湿地公园,是江北新区研创园的所在地。作为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这里有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等平台项目。漫步其中,耳畔听到最多的词是“首台”、“首套”。
走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记者发现这里就像一个科技创新成果“陈列馆”,攒着一个又一个生动案例。这里有着令人惊讶的运作模式——全球遴选领军人才当项目经理。去年,骆敏舟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常务副所长的岗位辞职,应聘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经理”,担任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入职时间不长,他已经成为机器人的“大家长”。在他的研究院,国内首创的多功能服务机器人手爪问世了,机器人告别“笨手笨脚”,伸出手来,它们有拇指、食指、中指和小指,每个手指有三个关节,抓取零件迅速灵活。此外,这里还孵化出国内首创关节型六轴机器人核心操作系统、国内领先的智能浮动头机器人打磨系统等。
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得最多的是德国工业4.0。工业4.0的精髓是什么?江北新区索性将德国推进“工业4.0”的重要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IPK)请进门,联手打造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IPK所长埃卡特·乌尔曼来江北新区第一天,就给很多企业上了“刷新”固有思维的一课:工业4.0不能简单和“机器人”、“无人工厂”画等号,机器和人的完美协作才是最终目标。
用足用好“国家级”名片,江北新区立足全球视野、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起飞路。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