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城工匠”中的机床驾驭者
2017-07-21 悉恩悉机床网

【悉恩悉机床网·工匠技师】悠久的中华文明曾经孕育了古代四大发明,我们以此为豪,因为它们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以此为代表的中国发明与制造还有很多,它们无处不在,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工匠鼻祖鲁班。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制造,呼唤着中国制造业的春天;一个现代化社会,互联网时代,正呼唤现代中华工匠精神的回归!


  培育工匠精神,这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中国实力甚至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为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加优秀人才、工艺、标准、品牌、服务等有效供给,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塑造和弘扬时代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常州评选出的首届10龙城工匠中,有4位就从事着与机床工具为伴的工作,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张永洁:数控找正见功力


  挑战自我,在数控机上求创新。这是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张永洁的人生追求。


  1995年,张永洁从技校毕业进入宝菱重工,当了一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操作工。或许,天生就对机械加工情有独钟,他紧盯数控加工技术瓶颈问题,刻苦钻研,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由他提出的三点找正法,消除了大件自重引起的扭曲变形,成为了宝菱重工数控加工技术攻关领头人。


  记得2002年,宝菱重工的第一台4.5米宽20米长的大型数控龙门铣投入使用,这台铣床在当时是全厂最大最关键的设备,不能有丝毫操作失误。面对挑战,张永洁毫不犹豫地担任了铣床机长。短短2个月,他既能熟练操作铣床,还尝试着对数控系统进行完善,探索出了防止机床误操作的《十秒确认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和产品质量的事故发生率,有效解决了斜面孔的定位、找正和加工问题。在公司引入大直径内冷U钻时,他又积极优化孔加工工艺,不断摸索深孔加工工艺,如直径D80毫米、深度1400毫米深孔断屑问题,他经过数千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套加工工艺流程,既解决了深孔断屑难题,生产效率也由最初10小时一只孔提高至2小时一只孔,零件加工直径也从D80毫米扩至D120-D190毫米,还形成了固定的标准化加工流程、切削参数和加工程序。


张永洁


  2008年,宝菱重工创立了张永洁创新工作室。张永洁以推动小组改善活动为抓手,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上做文章,由他主持开展的《提高牌坊内R加工效率》QC活动,成功解决了公司主要产品牌坊内R加工效率提升的瓶颈,阶梯分刃镗刀的创新设计使牌坊内R加工效率提升5倍,实现了牌坊整体加工效率赶超世界一流制造效率,该成果获2015年度中国冶金行业工程设计优秀QC小组二等奖,形成了牌坊内R加工标准化指导书。由他自主研发的机械加工红外线直线找正器”“内螺纹数控铣削自动程序编程软件等创新技术,每年为企业降本节支超300万元。


  借助张永洁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张永洁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年已培养出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成为公司人才成长的新摇篮、质量保证的新防线、效率提升的新亮点、降本节支的新窗口、数控技术的发源地、小组改善的生力军2010年以来,张永洁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江苏制造工匠等称号,张永洁创新工作室也荣获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刘云清:戚研公司技改王


  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公司车间里看到,随处都有刘云清劳模工作室的印记:经过他们改造的非标设备,有的精度提升70%,有的节能30%,有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


  1996年,中专毕业的刘云清只身南下,来到戚研所当了一名维修工人。最初接触机电维修时,他感到很吃力。于是,他购置了《机械电工基础》《国内外电工工艺学》等业务书籍,进行潜心学习,靠自学先后取得了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专、本科学历。


刘云清


  因制造技术长期被欧美等国垄断,原来,数控珩磨机只能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贵、维修成本高,且供货周期长,制约了企业的产能。于是,刘云清产生了自主研发的念头,查阅了国内外各种资料,经研究分析,尝试从改造闲置废弃设备入手,进行自主研制新型的数控珩磨机。2013年,经过数千次的反复试验,一款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终于问世,它具有多重安全控制、能够自我维修,且加工范围大、产品质量更易控制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远超国外同类设备,其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4,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他又在珩磨机上动起了脑筋,通过提升电机功率,改变传动方式,改进设备结构,整机功率一下子提高了30%,珩磨扭矩扩大了400%,这款HM-4500 高速数控珩磨机完全满足了高强度淬火钢类工件的内孔珩磨的精度要求。随着第四代数控珩磨机的研制成功,已为公司创造产值近亿元,节约成本近千万元。由刘云清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液压系统和液压工装自动化改造的技能,获首届中国中车绝招绝技第一名,成为众人公认的技改大王


  随着戚研公司产品的转型升级,高、精、尖产品越来越多,挑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由此踏上了研发之路。2016年,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刘云清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人,近年来举办数控设备操作、维修、管理、TPM等各类培训100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培养了20余名数控设备维修人才。他先后荣获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中车技能专家等称号。

 

  韩志:航空领域的探路者


  他,身先士卒,工作夜以继日、一丝不苟,以无私奉献与忠诚敬业诠释着真正的伟大在于平凡的道理。这是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对韩志的最高评价。


  1993年,韩志被分配到中国航发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军品分厂,当起了一名机械加工操作工。干军品,技术要求高是特质,韩志恰恰具备这一标准。短短3个月,通过自身努力和刻苦钻研,他完成了从学生到作业工人的华丽转身,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为了适应生产需要,公司引进了一批数控车,专门成立了数控班组。面对新挑战,韩志勇挑重担,带领数控车班组成员开展了一场普通车向数控车工艺转型战。针对一些军工复杂件、薄壁件等特殊情况,他们采取没有程序自己编,没有刀具自己磨,没有新夹具动脑改的办法,想方设法与工艺人员一起分析、设计和加工,利用参数编程,使零件从普通车转向数控车加工,零件的合格率由20%提高到了98%。他们用辛劳和汗水改写着任务完成率,解决了分厂在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韩志


  提及创新研发之路,他感触颇深。在加工某型号铝镁件壳体时,由于零件壁厚薄,加工变形大,且公差要求高,孔径公差为+0.015毫米,外径公差-0.02毫米,而孔与外径的跳动公差仅为0.015毫米。为了这一公差,韩志不知进行过多少次调试,在调整程序的同时,还自改夹具,最终才消除了零件定位、装夹误差和加工变形等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企业节本增效3倍以上。


  2016年,公司引进了一台圆弧端齿立磨设备,因圆弧端齿加工工艺只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使用,其加工技术严格保密。为此,韩志便对圆弧端齿工艺展开攻关,从数控立式磨床安装调试起,到设备验收、操作,再到试磨件加工全过程,韩志用了近半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圆弧端齿的自主生产,打破了制约公司加工圆弧端齿的瓶颈,为公司节约资金约100万元/年。


  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是贴在韩志身上的标签。可带起徒弟来,他更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导准则。他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细心指导他们训练,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成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在技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韩志实现了从手工编程到完全电脑编程,从单一操作系统到多个操作系统的突破,并先后成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常州市劳动模范。


  徐为为:丝毫间求精度


  “80的徐为为,2007年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所学数控专业的挚爱,进入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10年间,他从一名车间装配调试工成长为总工程师兼技术开发部部长。


  脚踏实地、认真肯干、不惧苦累、乐于助人,这是徐为为的工作作风。他告诉记者,尽管大学读的是数控专业,但理论知识要搬到生产运用中,还是有差距的。数控机床是机械制造设备中最具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精密机床,要想在数控机床上有所突破,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


  据徐为为回忆,20135月,公司市场部得到消息,国内某知名生产制造企业想用国内龙门五面体加工设备替代进口设备,像这类关键设备长期以来一直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垄断,这是一次绝好的机遇与挑战。于是,公司决定由他来主持该项目。他说,数控机床的开发有别于其他产品,需要测试、验证的环节很多,每组数据仅差丝毫。为了攻下这一难关,徐为为带着整个技术团队日夜蹲守在生产一线,为了寻求机床性能的一组数据,他们在苦苦折腾中反复试验,通过数据积累、设计方案反复推敲、汲取相关设备的设计经验,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多月的熬战,这一完全依赖进口的龙门五面体加工设备终于研发成功,不仅为客户省去了高昂的采购费用,自己还掌握了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


徐为为


  如果说,人是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的,那徐为为却是在孜孜以求、绝不轻言放弃中磨练出来的。围绕生产难题和技术瓶颈,徐为为大胆提出了一系列提质增效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实现效率、效益双丰收。同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方式,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和攻关课题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数控专业领域的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并形成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4项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工艺创新、项目攻关、规范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加工中心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成功打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多家国家重点企业,整机产品还出口美国、埃及等国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徐为为代表江苏队,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国第一,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来源:常州日报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