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日简讯-20170918
2017-09-18 悉恩悉机床网

一、中国国内首个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安全联盟在沪成立

 

  917日,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络安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亮相2017上海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成就展。本次战略合作的的主体为沈机(上海) 、智能云科、神州云盾 、北京威努特,“四方联盟”标志着国内首个智能机床工业互联网安全联盟诞生。


  四方联盟发起方北京威努特董事长龙国东介绍了此次合作的具体模式:“沈机(上海)提供i5智能机床关键设施,智能云科提供云平台和丰富的业务模式,神州云盾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威努特的产品直接为智能机床提供防护,是最后一道防线。”

 

  有业内专家表示,本次四方联盟,是中国第一个由智能机床厂商、云制造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商和专业工控安全厂商组成的战略联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牌,将在中国的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发挥重要的行业示范作用。


二、国家质检总局:正起草《中国品牌发展战略》

 

  913日,国新办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透露,为推动做好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在和发改委等各部门共同起草《中国品牌发展战略》。

 

  对“为什么中国的品牌比较弱?”这样的疑问,支树平讲道,从硬件上来分析,关键基础的原材料、核心基础的零部件、精加工的能力、精密检测能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高端高档机床、高端芯片、高性能的元器件都是有差距的。从软件上来看,创新能力不够、质量的保持和持续改进能力不足,缺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价、降低成本,然后又不能盯住某一个产品执着地把它坚持下去,导致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低于消费者预期。还有社会责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品牌确实值得大家关注。

 

  据先前得到的消息,每年5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已经获得国家批准。

 

三、四大平台百大中心 震旦集团打造3D打印智能时代


  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把培育和发展增材制造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以直接制造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兼顾增材制造技术在原型制造、设计验证和模具开发中的应用,面向工业设计、制造业、汽车等领域重大需求,聚焦材料、装备、工艺、软件等关键环节,实施创新驱动,发挥平台主导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在需求和政策双重作用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已迈入“万亿元时代”

 

  台湾震旦集团3D事业部总经理罗益光自选择3D事业以来对中国3D打印事业的发展历历在目。2004年以后任职台湾震旦集团3D事业部总经理罗益光布局了五个营业部门覆盖整个大陆地区的3D业务,让3D打印能与各个产业领域有机融合。目前台湾震旦集团已与多家厂商有着深度的合作,完全有信心将实用性应用于擅长的汽车等领域中,立足于新型的创新模式,带来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台湾震旦集团3D事业部于2014年同步成立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营业部,并在2015年规划了“四大平台、百大中心”战略,全方位构建医疗、汽车、消费电子、时尚四个产业平台,引进战略联盟企业及产业专家,共同开发各产业3D相关的应用。总经理罗益光表示,“震旦3D是‘工业级、3D应用解决方案的专家’。我们还希望能够通过与政府及各地企业的合作,计划在中国建立2003D打印中心,将各产业开发的应用藉由3D打印中心推广给各地企业,协助当地政府导入智能制造项目,扶持地方企业转型。”台湾震旦集团全体成员借助科技的力量共同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努力。目前,台湾震旦集团已与陕西恒通达成战略合作。

 

四、全球首个《工业大规模定制白皮书》发布

  日前,海尔对外发布了由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牵头编写的全球首个《工业大规模定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重点阐释了由中国海尔独创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它解决了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从产品体验与用户场景体验价值闭环,实现从体验迭代到终身用户。同时有效地进行资源组织,带动产业链企业变革升级,真正做到了独创性、领先性、普适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萨尔沃、德国弗劳恩霍夫IPK高级项目经理 Mr.Jan、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处长马丽现场见证了《白皮书》的发布。


  这一《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制造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标志着由中国企业海尔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全球首创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将有别于德美制造模式,成为引领物联网时代的未来制造模式。同时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国和德国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正在向中国靠拢。


五、日本川崎机器人用上“中国大脑”


  浙江省余姚市政府16日发布消息,国际机器人巨头日本川崎机器人公司制造的机械臂将用上中国产机器人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中国“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博士创立的浙江智昌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


  控制器被视为机器人的“大脑”,能够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来完成一定动作或作业任务,控制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要把机器人控制好,需要每时每刻都要计算机器人的加速度、需要达到的位置,将所有动态参数计算好。”智昌集团首席科学家、执行总裁迟永琳博士介绍,智昌集团生产的该款机器人控制器在运动智能、工艺智能和决策智能方面均实现了突破,用户可快速创建和部署机器人应用程序,开放的软件接口以及可扩展的硬件设计可以满足更多高级的应用。


  川崎方面表示,此款控制器应用在日本川崎工业机械臂上,在重复定位精度、路径精度、工作节拍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智昌集团与川崎方面合作成立的浙江智川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16日签约挂牌,双方将继续生产1000台装有“中国大脑”的机器人。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