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呈平和发展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机床行业在2011年金切机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历史高点之后,曾出现连续5年的下降,不过近年来下降幅度逐年收窄。2017年全年金切机床主营收入有望止跌企稳;成形机床在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2015年出现短暂的下降,之后迅速恢复增长;工具在2013年达到高位之后,曾出现三年下滑,到2017年收入出现增长。行业整体走势呈现出稳步回暖趋势。
2017年1-11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3.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主要的产品类别中,金切机床主营业务收入为1374亿元,同比下降1.3%;成形机床885亿元,同比增长11.6%;工量具和量仪为1086亿元,同比增长13%;机床附件为529亿元,同比增长6.9%。行业状况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有关专家指出,以2017年的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出将会与2017年持平或略有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将会实现温和增长。
二、3C、高端装备等对机床行业的需求将加速
3月5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 2018)新闻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表示,未来几年,机床工业,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将在今年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为机床行业提供重大利好政策。石勇认为,汽车产业对机床行业的需求占比较大,约为40%,但未来增速将放缓;而3C产业、高端装备等对机床行业的需求增速将加快,此外,智能服务转型也将成为机床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会议透露,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床总公司、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2018)”将于2018年6月26~30日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目前的招展面积已达12万平方米,参展商共有1300余家,成为双年度中国最大的国际机床展会。届时还将正式发布《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
中国机床总公司总经理梁枫表示,中国机床工具市场正在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精密高速化、智能制造化、柔性集成化、大型复合化、绿色节能化以及客户定制化需求是机床工具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本届展览会以‘创新、智能、精准、专业’为主题,力求与中高端机床工具供应商加强合作,不断寻求机会提高中国机床工具水准,在机床工具中高端领域实现中国制造。
三、巴斯夫Innofil3D与北京太尔时代签署协议,将合作开发熔丝制造3D打印材料
3月5日,巴斯夫旗下、业内领先的高价值定制线材生产商Innofil3D与业内领先的熔丝制造(FFF)3D打印设备制造商北京太尔时代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北京太尔时代将负责在中美两国经销优质Innofil3D线材,双方还将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利用熔丝制造技术打印工业应用的工程材料。
北京太尔时代的销售总监秦易先生表示:“随着我们在2010年推出了熔丝制造3D打印机‘UP’系列,我们为3D打印桌面级设备在消费品和教育领域的兴起助力。当今,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熔丝制造桌面级3D打印设备正在被应用于工业领域。通过与像巴斯夫这样强大的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我们将先进、成熟的Innofil3D材料引入中国市场,使我们能够快速应对来自专业和工业领域对高端耗材日益增长的需求。”
巴斯夫Innofil3D 董事总经理 Jeroen Wiggers 先生表示:“北京太尔时代将为Innofil3D线材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带来巨大优势。北京太尔时代不仅展示了制造可靠的3D打印设备的实力,同时具备强大的市场渗透力。相信我们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将使中美两地的终端客户充分享受到熔丝制造3D打印技术带来的全部成果与便利。”
四、2017德国机床增产4%
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透露,2017年德国机床产值初步统计达157亿欧元,比2016年增长4%。该协会主席HeinzJürgen Prokop博士预计,2018年德国机床产值将增长5%。
2017年德国机床订单曲线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表示德国机床的71%被销往海外,机床出口值增长约8%达到101亿欧元,这一数值并不包括维修和保养的数值。而国内订单则下降了3%。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表示对2017年向亚洲出口量的复苏表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长接近20%),而这归功于中国市场的引领作用。
五、舒勒售出第100套热冲压设备
自1993年,舒勒首次向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交付 3 条热冲压生产线奠定其在全球市场地位起,到现在,舒勒已经售出了第 100 套热冲压设备,购买方为一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与铝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双相钢的成形工艺相比,这项用于轻量化车身结构的技术成本更低,”舒勒液压部负责人 Daniel Huber 说道。舒勒中国 CEO Oemer Akyazici先生补充道:“一些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如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公司和宝伟,越来越倾向热冲压技术。”
目前,在全球有 400 多套热冲压系统,每年生产约 5 亿个零部件。舒勒压力机(瓦格霍伊塞尔)公司总经理Daniel Huber说专家们相信该技术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长:“舒勒在早期阶段便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2006 年,舒勒在瓦格霍伊塞尔设立了冲压硬化能力中心。”2016 年,舒勒又在公司格平根总部成立了热冲压技术中心,对热冲压技术进行研究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