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5智能机床入选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名单
3月22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手腾讯公司举办的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网络投票正式开启。沈阳机床集团申报的“i5智能共享机床”符合“互联网+”特点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具有行业代表性与开拓创新性,进入“互联网+制造业”优秀案例名单,角逐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十大优秀案例。
2014年,沈阳机床依托i5智能运动控制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智能机床i5智能机床面世后,在市场上逐渐进入爆发式增长态势。截止目前,i5智能机床订单突破2万台,涵盖全国26个省,为2000余家客户提供服务。2015年以后,依托i5智能机床打造的智能工厂应运而生,各地区锐意进取的企业都纷纷开始由单机智能化、单元自动化向智能工厂进展,目前在全国签约建设智能工厂达50余家。自2016年末开始,沈阳机床与各地区政府、企业的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已在全国布局10个智能制造谷,正在成为推进各地区迈向智能制造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沈阳机床基于i5智能机床与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分布式布局,分级式结构,分享式经济新模式。截止目前,沈阳机床已拥有1万余台连接互联网的i5智能机床,服务机时达280万小时,探索着“互联网+制造业”的创新典范。
据悉,此次投票将于3月29日截止,评选最终结果将于4月12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揭晓。
二、南方增材科技突破核能用材3D打印
3月21日,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一行专程到广东佛山,调研佛山南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核能用材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情况。
不同于一般民用领域,核电设备由于运转环境苛刻,对机械性能要求极高。然而,采购国外进口设备,周期长、成本高;而如果用国产装备,往往又存在产品报废率过高、工艺不稳定的情况。几年前,南方增材联手国内顶尖专家,全力以赴发力核电领域的3D打印技术。就在上个月,喜讯终于传来: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制出的压缩空气生产系统制冷机端盖,在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实现工程示范应用。这也是我国核电领域3D打印首次实现工程应用,而该设备正是南方增材采用电熔增材技术制造的,当中涉及的技术全部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两大核电央企,都与南方增材签订了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合作的相关协议。
截至目前,佛山南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将电熔增材技术应用于核能领域的企业。据了解,南方增材目前的三大方向,包括以大型构件为主、以核能领域为突破口、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在产业化应用方面,除了已经通过大亚湾核电验收的SAP制冷机端盖外,还在推进核电通风系统的风机轴盘等其他零部件的应用。
三、全国首家珠宝3D打印共享中心落户广州
3月22日,迪迈珠宝3D打印共享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番禺区举行开业仪式。据悉,该中心是由广州迪迈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和意大利SISMA公司携手打造的集科普宣传、示范推广、加工研发、技术研发、设备销售、设备租赁、金属打印、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旨在让各界人士了解与体验珠宝3D打印技术在珠宝行业的应用。通过互联网+3D打印+珠宝首饰,使首饰产品个性化,生产分布化,资源共享化,顺应新时代浪潮,将珠宝首饰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
广州迪迈智创科技有限公司CEO冼宁表示,3D打印技术和珠宝首饰结合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激发创新潜力、减少创新周期、提升创新价值、降低创新成本,能够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同时,该中心打造共享平台,为珠宝行业、珠宝设计和文化创意创业者提供服务,打通3D金属打印技术在珠宝制造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四、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据悉,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汉川机床”)于2017年10月25日经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由法院指定管理人接管公司事务。目前,其资产审计评估、债权审查工作已近尾声,职工安置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使潜在投资人第一时间进入企业了解情况,管理人向社会公众发出投资人招募通告。
汉川数控机床拥有新、老两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其中新厂为按照现代工业设计理念,高标准打造的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产,其生产能力、装备水平对标国际标准。两厂区主要设备约750余台(套),其中精密、稀有和大型关键设备200余台。主要产品涵盖铣镗床系列、龙门式加工中心系列、立式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及机器人自动线系列等八大系列,品种及规格达上百种,可年产2000余台精密数控机床。汉川机床拥有成熟研发体系及多项国家专利,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级销售网络,与数家军工、重型工业企业等具有多年合作基础。
五、美媒称中国对机器人需求高速增长引领世界制造业自动化
据美国“价值行走”新闻网站3月19日报道,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而从根本上推动这一需求增长的是中国,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不到15%,但它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
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所有的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中预计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1%,而北美的增长率预计为7%。中国正成为“自动化国家”,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
报道称,目前,全球每万名工人平均拥有69台机器人,到2020年预计每万人将拥有150台机器人。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老龄化并期待更高的工资水平,他们不再是该地区的低成本生产者。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对自动化的支持正在推动苹果这类公司在该地区建厂。中国正在将“工匠类技能”与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在中国,与自动化有关的制造商“阵容强大”,但自动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汇丰银行的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仍在急剧上升,但市场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新行业顺应自动化趋势,自动化之路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