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工激光焊接机床2016实现利润增幅50%
临近春节,华工激光工人依然在生产车间马不停蹄地组装自主研发的高速分光激光焊接机。华工科技近年来一直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创新,主攻医疗装备与健康服务产业国际市场,完善公司智能制造、物联科技产业布局。去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50%以上,其中,国际业务出口再创新高,同比增长90%。
二、遵义新能源汽车实现机器人“造”
遵义市汇川区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从国外引进10台机器人,与工人一起联手生产纯电动车。机器人的参与,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目前,该公司主焊线实现了半自动化,储运线和传输线实现了全自动化。
三、湖北天门610万元重奖检测仪、激光、三维打印等领域创新人才
昨从天门市科技局获悉,该市拿出610万元重奖科技创新人才,涉及检测仪、激光、三维打印、喷码技术等领域的8个创新团队获奖。
2015年,天门出台“科技十条”,每年列支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经费,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设立市级科技孵化专项基金;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支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对在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去年,该市成功引进光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团队8个,为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光电子产业从研发到转化,从市场开发到售后服务,产业链逐步形成。去年11月至12月,该市光电子产业创收3500多万元。
四、我率先制备出5纳米栅长碳纳米管
美国《科学》杂志21日刊登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和张志勇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取得的世界级突破:首次制备出5纳米栅长的高性能碳纳米晶体管,并证明其性能超越同等尺寸的硅基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将晶体管性能推至理论极限。
因主流硅基CMOS技术面临尺寸缩减的限制,20多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新材料和新原理的晶体管技术,但没有机构实现10纳米的新型CMOS器件。彭练矛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课题组经过10多年的研究,开发出无掺杂制备方法,研制的10纳米碳纳米管顶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p型和n型器件在更低工作电压(0.4V)下,性能均超过了目前最好的硅基CMOS。现在,他们又克服了尺寸缩小的工艺限制,成功开发出5纳米栅长碳纳米晶体管。
课题组全面比较了碳纳米管CMOS器件的优势和性能潜力。研究表明,与相同栅长的硅基CMOS器件相比,碳纳米管CMOS器件具有10倍左右的速度和动态功耗综合优势,以及更好的可缩减性。
他们还研究了器件整体尺寸的缩减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将碳管器件的接触电极长度缩减到25纳米,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整体尺寸为60纳米的碳纳米晶体管,并且成功演示了整体长度为240纳米的碳管CMOS反相器,这是目前实现的最小纳米反相器电路。
五、到2020年先进基础材料实现稳定供给
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日前已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先进基础材料总体实现稳定供给,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前沿新材料取得一批核心技术专利,部分品种实现量产。
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指南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到2020年,先进基础材料总体实现稳定供给;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明显提升;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六、2016年我国新增290万高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3日举行2016年度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弘扬“工匠精神”,人社部隆重表彰了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299名全国技术能手;制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取得成效,各类技能竞赛规模扩大,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9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