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催熟”国产数控系统技术
摘要:我们应理直气壮地为国产数控系统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在政府采购招标中不指定国外数控系统,为国产数控系统获得参与平等竞争的机会,鼓励用户企业在同等性价比的情况下,指定选用国产数控系统;重新梳理和启动数控机床行业的增值税返还政策,支持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06
二、沈烈初谈昆机退市和大连机床破产重组
摘要:机床工具行业中除少部分分行业如成型机床行业态势良好之外,多数分行业及企业应该正确评估自己:到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这不能只看一两台研发的样机、样品,而是要看产业化的水平、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02
三、《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全球首发
6月20日,在2018年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与独立咨询类媒体智匠网(Hit Insights)、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首发《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深度剖析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市场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基于一手信源及产业经验积累,通过访谈数十位业内专家,《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以独特的分析视角,厘清上中下游产业链结构,阐述中国机器人产业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该报告结合国家统计局、CR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IE中国电子学会、RFC中关村双创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等机构的权威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细分市场规模、上市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等内容。
据该报告分析,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结构趋于完善,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本市场高度活跃。在取得较好发展成绩的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仍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多依靠系统集成盈利;整体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日趋规范,控制器有望成为国产核心零部件下一突破口,性价比将成为市场竞争关键,教育、医疗机器人有望逐渐放量,产学研驱动力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模式将落地。基于整体调研分析,该报告形成多个标志性观点及成
四、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沈阳揭牌
6月19日下午,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揭牌,这是辽宁获批的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发起筹建,成员单位包括国内知名的高校和行业骨干企业等14家单位。这些单位将围绕机器人领域前瞻技术研究开发、检测验证服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整合集聚优势资源。同时,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还将集聚机器人领域发展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并紧密跟踪国际前沿领域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辽宁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将创造有利的条件,打造宽松的环境,汇集政策资源支持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把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全国、世界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我国从2016年起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目前已批复包括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内的7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工业互联网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近期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其中,《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等内容。《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同期印发,并对2018年度工作作出细致规划。《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集成创新应用、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络改造和IPv6改造升级;重点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重点支持研制安全标准规范,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
此外,工信部还发布了《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共涉及十三大类任务93个具体项目。其中,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一批业内关注的重点项目,均在这一名单之内。
业内普遍预计,到“十三五”末,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六、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区域中心投入运行
6月22日,由华工科技与成都市政府联合共建的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区域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行。这是华工科技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布局。作为进军西部的“桥头堡”,西南区域中心将促进激光技术在西南地区普及应用,带动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助力成都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建立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中心是华工科技的重要决策。近年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华工科技已先后在河北、江苏、陕西建立了京津翼、淮海及华北区域中心,成为当地城市科技新地标。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内激光制造业蓬勃发展,空间巨大。激光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2017年我国激光加工市场规模近500亿元,同比增长超28%,预计2018年激光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国内已形成华南、华东、华中等重要激光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明显,西南区域尚属空白。这是华工科技决定将区域中心落子成都的关键所在。
成都是国家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一代显示面板等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此前,华工科技与成都数家大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西南区域中心投入运行后,华工科技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构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成都的实施,服务成都制造业转型升级,辐射并带动整个西南地区企业的经济发展。
七、格力创新的秘诀: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技术”
摘要: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此前中国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大都依赖国外进口,格力历经5年刻苦攻关后,其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精度、效率上已足以和进口“高精尖”机床比肩。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88
八、海上浮动核电站首堆压力容器全套锻件完成
日前,国内首套ACPR50S实验堆全套反应堆压力容器锻件在国机集团所属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重装”)二重装备完成了锻造工序。
ACPR50S实验堆压力容器锻件主要包括整体顶盖、下封头、法兰接管段筒体、堆芯段筒体,整套锻件是二重装备首次承制,且均需评定,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制造难度大。此次全套锻件锻造完成,标志着二重装备在海上核电装备领域走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为二重装备丰富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该项目从运行之初,就受到了二重装备高度重视。前期,铸锻所工艺人员对产品图纸、技术资料进行了仔细消化,并针对技术条件中一些难点问题、严苛要求及时与用户沟通。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及操作现场的工艺执行性,铸锻所牵头组织了系统性工艺评审,会同相关车间进行了详细的工艺交底,并在锻前对整个锻造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编制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制造环节中,工艺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及时的现场技术服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九、武汉精华:2018计划产能10万台RV减速机
摘要:武汉精华通过30多年深厚积累 终于突破RV减速机核心技术难关,打破国际垄断,成功研制出先进的精密减速机,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13
十、从十一张图表看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现状
摘要: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各有所长。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日本的安川电机(YASKAWA)、发那科(FANUC)、德国的库卡(KUKA)、瑞士的ABB四大家族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位列第一梯队。这四家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成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92
十一、制造业如何+3D打印 4位行业“大牛”这样建言
摘要:3D打印未来的潜力巨大。其目前的主要的限制因素在于打印耗材还不够多样化;如果能够做到打印耗材更多样化,微型结构设计做得更优越,人们便可以在整个智能制造过程中管控得更好,3D打印技术也便能够应用于所有行业。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07
十二、航材院与EOS公司合作成立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
近日,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与德国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公司(以下简称”EOS公司”) 签署了关于建立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增材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拥有多台EOS公司的M290和M400金属成形设备及相关的其他配套设备。依托该中心,未来双方将在增材制造工艺开发及加工服务、设备维护技术服务、材料及工艺参数包的联合开发与销售、以及与增材制造相关的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航材院,是中国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航材院现拥有17个领域60多个专业,覆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制备与工艺,材料性能检测、表征与评价等专业方向,致力于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发。EOS公司是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工业级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全球技术领导者。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EOS提供全面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包含设备系统、材料、工艺参数和咨询服务。
航材院对金属零件的增材制造工艺和应用开发具有广泛需求,而EOS公司拥有目前全球最成熟稳定的激光选区熔化金属成形设备,同时拥有丰富的材料及工艺开发经验;此次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对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及全面推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十三、机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研修班在齐二机床举办
6月11日至15日,为期一周的“机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齐二机床公司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企业的7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期研修班是通用技术集团向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申报后,连续第六年获得批准举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目的旨在以装备制造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研修对象,采用培训、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来了解和掌握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和掌握机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理论成果,提高装备制造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设计、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精通的行业领军人才。
本次培训班的教学环节安排了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两个模块。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知名教授、专家授课,讲授了机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高、精、尖的教学内容让学员受益匪浅。
十四、刘云清:从中专生到首席技能专家的逆袭
摘要:……光是为了测试掌握珩磨的相关工艺,就尝试了100多种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质。数千次反复试验后,首台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诞生了。它的精度、成品率等各项性能远超国外同类设备,而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填补了国内空白。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790
十五、CECIMO乐观预测2018年欧洲机床市场前景
摘要:日前在德国美因茨举行的欧洲机床协会大会上,CECIMO发布报告称2017年其成员国机床产量增长8%,超过了先前的预测。 CECIMO制造商的营业额达到260亿欧元,与去年的小幅亏损相比有了极大的复苏,并确保了33%的全球市场份额。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11
十六、日本机床对华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
一直拉动机床订单的中国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日本机床工业协会6月21日发布的5月机床订单额显示,中国订单额同比下降9.5%,连续3个月减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服务相关订单显著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投资放缓风险也逐渐增强。
5月日本机床整体订单保持强劲,同比增长14.9%,达到1492.44亿日元,连续18个月超过上年,并创出5月单月历史新高。其中,外需(出口)增长9.5%,达到863.46亿日元,也创出5月单月历史新高。
在整体保持强劲的背景下,中国订单低迷更显突出。5月降幅比4月(下降2.3%)有所扩大。汽车领域订单增长53.2%,达到105亿日元,但包括电子产品代工服务在内的电子和精密仪器领域订单下降68.3%,仅为36亿日元。
十七、Hexagon海克斯康收购机床仿真与验证软件供应商SPRING技术公司
摘要:30年来,SPRING技术一直是创新的机床数控CNC解决方案的先锋。其旗舰产品组合NCSIMUL是一套全面的集成解决方案,可提供CNC原代码编程、CNC模拟、切削与刀具库、CNC程序管理、实时机器监控和技术内容发布。这些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了对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能源和交通等各制造行业的加工过程的完全掌控。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2810
十八、通用汽车工厂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模具和固定装置
3D打印技术在起步初期,很多人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个科学噱头,然而伴随着打印技术的深入和成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科技巨头看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使用3D打印技术,但它们并非是为了给汽车生产零配件,而是利用该技术为工厂生产模具和固定装置,目前已经在Lansing Delta工厂进行大面积试用。
据外媒Automotive News报道,通用汽车位于Lansing Delta的工厂所使用的3D打印机费用大概为3.5万美元,但是目前已经帮助公司节省了超过30万美元的模具成本。此外公司还使用了特制的固定装置来对齐车辆上的VIN牌照,如果从第三方解决服务商处购买每个成本为3000美元,但打印一个内部成本仅为3美元。
3D打印非常适合高度定制和小批量的产品,并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定制,这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