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重数控挺过“严冬”逐渐“回暖”
中秋假期,在全国各地举家团圆之时,齐重数控的员工们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企业订单的按时交付而加班加点。记者在装备车间看到,一台大型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正在进行装配。一个一个大型部件在头顶悬空而过,并在工人牵引下各就其位,逐渐成型。
齐重数控智能制造项目主管周冬告诉记者,齐重数控的智能管理中心云平台可以监控智能车间内的部分设备,时时监测设备运转情况,让产品更精密,生产效率更高更节能。产品设计、生产到装配出厂等等,都被融入到智能管理系统之内,并在管理中心“云平台”监控管理之下,产品生产中的丝毫变化都逃不过它的“法眼”。而依托智能“云平台”,齐重数控还可以为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使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功能部件车间工段长张海军告诉记者,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不仅与德国专业设计团队合作,让产品设计与国际接轨,更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智能制造项目,获得更多技术支撑,正在装配即将出口的核心部件——五轴联动铣头,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经历过“严冬”的齐重数控逐渐“回暖”,各项数据指标也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齐重数控不断增长的产值数据和其产品的市场表现说明,只要产品好,市场需求仍旧潜力巨大。如今,致力产业升级,瞄准打造智能制造的“老字号”齐重数控,已走出一条自己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二、2017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增速高于全球4个百分点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1988-2017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25.5%,其中,2012-2014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3.8%。
从2011年开始全球掀起了3D打印热潮,资本市场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扩张,但资本的过度追捧并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监管趋严、行业去伪存真加速,以及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增材制造热度逐步降低,资本市场对增材制造企业估值趋于理性。2018年上半年,全球增材制造增速实现反弹,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将达289亿美元,麦肯锡则预测,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可能产生高达2000-5000亿美元经济效益。
中国保持着高于全球的增速。据统计,2015-2017年的3年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2017年,中国增材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超过500家,产业规模已达100亿元,增速略微放缓至25%左右,但仍高于全球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维持25%以上增速。
三、西安发布机器人产业规划 2021年总产值达500亿元
26日,西安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和《“机器人+”行动计划(2018—2021年)》。计划到2021年,西安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实现机器人总产量2万台,其中工业机器人1万台。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其中机器人整机产值达到300亿元。培育形成10户10亿元以上企业,行业企业数量超过100户。
根据规划,西安市将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和集成应用等五个重点领域进行发展。构建“两园两镇”发展格局,即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园、航天基地机器人产业园以及高新区机器人小镇、西咸新区机器人小镇,经开区、航天基地、高新区和西咸新区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错位发展。其中,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大领域,实现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重点突破。
航天基地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发展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依托京东无人机项目大力发展物流机器人,打造集快速设计、先进制造于一体的智慧园区。高新区机器人小镇,重点发展医疗、教育、生活等服务机器人及无人机应用,支持创客研发小型功能服务机器人。西咸新区机器人小镇,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的人才资源、科研设施和成果资源,重点在机器人工业设计、先进材料、集成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常州举行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洽谈会
26日,江苏省产学研专场对接洽谈会——常州市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成果专题洽谈会暨第四届武进国家高新区海智对接交流会在常州举行。
会上,来自挪威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主题,交流探讨国内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专家学者们还把脉常州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并与企业家进行交流洽谈。他们建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科研前瞻布局,通过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功能性平台建设,抢占关键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
五、西门子3D打印燃烧室已成功运行8000小时
近日,西门子表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工业燃气轮机的3D打印燃烧室已成功运行一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据悉,西门子在位于德国黑森州的意昂集团联合循环发电厂安装了用于32.8兆瓦SGT-7000燃气轮机的燃烧室,西门子在9月19日表示,该燃烧室已经运行了8000多个小时,而且结果令人印象深刻。3D打印可以将燃气轮机组件以一种切片的方式逐层构建。自1989年以来一直研究增材制造工艺的西门子表示,该技术可以彻底的改变零件的研发和生产方式。
西门子表示,利用传统制造技术很难生产出具有效率更高、排放更低和耐温性更强的燃气轮机,3D打印现在可以生产几乎任何可以想象的结构。该工艺允许燃气轮机部件如燃气轮机叶片构建复杂的内部冷却通道,从而提高燃气轮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