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1-9月中国数控机床进口数量及金额增长情况分析
摘要:从金额方面来看,2013年-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下降,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为261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3.1%。2017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增长,2018年1-9月中国数控机床进口金额为2610.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1.8%。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60
二、9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下滑16.4%
2018年9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48台,同比下滑16.4%,一方面是去年同期较高的基数:去年9月份产量为13085台,为历史最高;另一方面:下半年以来的下游客户需求下滑带来资本开支放缓开始显现。
工业机器人行业下游需求短期来看依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机器人协会的数据,2017年工业机器人下游中: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占比35.5%,汽车制造业占比30.5%,两者合计占比66%,是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的两个主要行业。1-9月份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从6月份以来持续下滑。汽车行业9月份销量239.4万台,同比下滑11.6%,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为负,短期汽车行业销量不容乐观。基于汽车行业销量短期预期依然较为悲观,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的资本开支短期将处于低谷。1-9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8.3%,增速较8月份提升1.7pct:从终端需求来看,截止到9月份,国内智能手机销量2.87亿台,同比下滑16.8%,从2017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多个月下滑,智能手机的销量依然处于下滑通道中。作为3C行业主要的驱动力,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资本开支持续走低。
三、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启动
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目前国内第9家建成运行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是国家在该领域仅设立的唯一一家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聚集20多位院士、专家和70多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全国顶级资源,担负国家重任,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今年9月4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6天后,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组建,总部设在武汉。工信部在批复中明确,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要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空航天飞行器、航天火箭、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装备等领域,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3个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突破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关键领域核心工艺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四、2018全国磨料磨具交流会在桂林成功举行
摘要:我们现在与国外先进磨具产品差距相当大,高档磨具、磨料主要依靠进口,数控机床使用的磨削砂轮、铜厂使用的重负荷砂轮、大切片绝大部分依靠进口,陶瓷微晶国内与圣戈班、3M的相差几代。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59
五、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在沈阳揭牌
10月24日,由中科院、辽宁省、沈阳市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在沈阳揭牌。揭牌仪式上还举行了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塑像揭幕仪式。
2015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优势力量筹建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同年9月,中科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院省市三方在创新研究院建设、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2017年12月,创新研究院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聚合中科院内外优势资源,构建研发—行业/产业—地方协同式发展架构,通过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沈阳)和承担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秘书处工作,补全了机器人领域标准制定、产业技术和检验评估环节,初步实现了集“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检测评估、标准制定”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全链条创新布局。
六、一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专项“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合肥召开。科技部、安徽省科技厅、项目组、应流集团相关负责人30余人出席会议。
据悉,“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专项,由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清华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同承担。
该项目的启动是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航空发动机和其他高端装备发展、世界前沿技术科技攻关的新里程碑,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示范工程,是应流集团倾力发展高端部件产业、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特种合金增材制造中心在株洲揭牌
10月24日上,特种合金增材制造中心揭牌暨吴鑫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动力谷举办。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株洲高新区负责人共同为吴鑫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吴鑫华院士,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和英国材料学会院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莫纳什增材制造中心主任,中国教育部第八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吴院士长期从事航天航空材料的研究,是世界知名的钛和钛铝合金、先进粉末加工,特别是钛合金、镍合金粉末加工方面的专家。湖南伊澍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种合金增材制造、服务和应用开发为一体的3D打印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底由清华大学林峰教授的团队创立,今年落户高新区。
当天,吴鑫华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中澳国际轻合金研究中心中国动力谷分中心的正式挂牌,将充分利用吴院士自身优势和海外先进技术,与湖南伊澍智能在特种合金增材制造、服务、应用开发领域深度合作。
八、海克斯康与中国计量大学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揭牌
近日,在中国计量大学40周年校庆之际,由海克斯康、中国计量大学联合建设的“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目前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入达2500万元以上,占地1000余平方米。这次,中国计量大学与海克斯康的深化合作,也是智能测量和检测服务迈入智能时代的重要信号。在揭牌仪式上,海克斯康与中国计量大学,一致认为“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背景下,在中国计量大学和海克斯康的深化合作中应运而生的,标志着智能测量和检测服务从此迈入智能时代。
今后,海克斯康将全力落地智能工厂,打造从仿真加工、自动化制造、品质加工到智慧大数据管理的大制造智能环。中国计量大学将以研究院的落地为契机,不断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为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未来,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将围绕智能制造、智能检测、精密测量等方面,开展产品、技术、专业检测方案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的研究,并且将根据社会需要,融入前沿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共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再度飞跃。
九、济南二机床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振翅高飞
摘要:1937年10月,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军队驻扎在济南西北青龙山麓一带的“辛庄营垣”,建立了军械修理所和五、六座仓库,这就是济南二机床的前身......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64
十、中国商飞智慧数控车间彰显智能制造神奇威力
摘要:戴着AR眼镜操控虚拟电子屏幕、端着相机给零件进行立体扫描……这场景像在进行一次增强现实的游戏,但事实上他们是在制造、检测飞机零件。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38
十一、我国突破大型径向精锻机,高端管材制造设备告别“卡脖子”
摘要:2018年10月4日,由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的TMH20/15MN大型径向精锻机在江苏标新工业有限公司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顺利锻造出了第一根合格棒材,这意味着长期被国外完全垄断的大型径向精锻机技术壁垒被成功打破,我国高端管材核心制造设备从此告别被“卡脖子”的历史。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37
十二、大国重器诞生记——北重3.6万吨垂直挤压机
摘要:3.6万吨挤压机突破了压机设计、大型铸锻件制造、大尺度超重机架钢丝预应力原位缠绕、主油缸制造、超重机架整体安装、超大液压系统安装调试、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关键,为解决万吨级重型装备极端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55
十三、华数机器人发布新一代控制系统
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华数机器人联合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再度聚焦“互联网+制造”,举办了“智能制造新模式论坛”并发布了新一代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据介绍,新一代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工业嵌入式硬件平台,融合了运动学、动力学、人机协作技术,搭载工艺知识库、工艺软件、工具软件,具有高速、高精、智能等特点。多元感知技术是该控制系统的另一大亮点,基于该技术,系统可以在发生碰撞时在毫秒内紧急停机,保证工人的安全;另外,该系统的视觉感知也异于传统工业,人一旦进入危险区域的时候,机器人会自动进入慢速或者停止状态。
同时发布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装置产品——HSS-LDE系列伺服驱动器是一型高性能小功率交流伺服驱动器,其驱动系统采用组合式直流共母线驱动设计,单个电源模块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配多个伺服驱动模块,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十四、广东首个数控名师工作室“落户”深圳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职业教育领域的“中职名师工作室”评选结果,全省共评选出11家名师工作室。其中,全省首个数控名师工作室“花落”深圳,获评者为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卓良福。
深圳市卓良福数控技术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是深圳市教育局确定的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也是深圳市唯一的一家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现拥有数控专业教师成员12名、学员17名。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以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训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坚持高端技术领域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成功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
该工作室坚持产研学结合,重点与深圳市和怡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多系统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其中,工作室参与研发的600多套实训设备已被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投入教学使用。截至目前,该工作室为省、市各数控企业共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十五、中俄大学将联合生产3D打印用钛粉
乌拉尔联邦大学与中国西北工业大学达成协议,联合生产用于3D打印的钛粉。
乌拉尔联邦大学代表团近日访问了西安,并参加了西北工业大学的80年校庆。两校于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乌拉尔联邦大学的代表还与中方同行就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替代能源、材料学和联合生产钛粉等领域的合作举行了谈判。
十六、第五届德国制造业MAV创新论坛即将在重庆举行
德国久负盛名的MAV创新论坛将第五次来到中国,即将于2018年11月15日在重庆隆重召开,11家德国制造行业的代表企业将在论坛上展示顶尖的切削加工和自动化技术。
MAV 创新论坛主要面向切削行业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负责人以及用户,尤其是希望生产优化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本次论坛设置了多个环节,让观众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德国制造新技术。主题演讲环节,11家德国制造企业将会集中展示其领先的加工优化方案,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剖析。在茶歇期间,主办方也安排了充裕的时间,让访客有充分的机会向专家提问,与真正的行业专家展开讨论。此外,访客还将受邀参观代表企业的展位,一对一深入了解创新加工技术和解决方案。作为合作伙伴公司——Chiron,Emag,Fanuc,Heller,Index,Knoll,Liebherr,Mimatic,Motorex,SW和Traub将全程参与。
本届MAV行业论坛的重点之一聚焦在工业4.0和智能工厂。随着多样化的技术竞相发展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球化,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而德国作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导者,更是浪潮的实际参与者,已经开始大规模推进数字化生产,在今年的MAV创新论坛上将展示多个投入实际运用的解决方案。
十七、达索系统推出SOLIDWORKS 2019
摘要:10月23日,达索系统宣布推出SOLIDWORKS 2019。该版本将适用于3D设计与工程应用组合,其增强功能和新功能可帮助数百万创新者改进产品开发流程,加速产品投入生产,并为工业复兴背景下的新型客户打造全新体验。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66
十八、ABB机器人超级工厂落户上海
摘要:10月27日中午,上海市政府与ABB集团就在上海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上海市经信委向澎湃新闻透露,这次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建成后,年产量将达10万台,将带动整个上海的机器人产量翻一番。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65
十九、德国弗朗霍夫协会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高硬度硬质合金
摘要:此前,德国弗朗霍夫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已经成功地使用3DP粘合剂喷射三维打印技术生产硬质合金模具。如今,弗朗霍夫协会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又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使用熔融长丝制造技术来3D打印更硬的合金。
详情:http://www.cncjichuang.com/article/3443
二十、日本9月对华出口机床订单下降22%
10月23日,日本机床工业协会发布的9月机床订单额(确定值)显示,对中国出口订单额同比减少22.0%,降至189亿日元。连续7个月低于上年。由于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影响,减少投资的趋势正在扩大,机床的订单也持续低于上年。
订单总额增长2.9%,达到1534亿日元,连续22个月高于上年。其中,外需增长1.1%,达到890亿日元,保持了增长趋势。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订单出现8.9%的降幅,但美国订单因大型展会的效果实现了27.4%的大幅增长。金额达到297亿日元,刷新历史新高,支撑了外需整体。在内需方面,面向汽车和半导体的订单继续坚挺,增长5.6%,达到644亿日元。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专务理事天野正义在记者会上针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影响称,“虽然存在观望迹象,但以汽车相关为主,局部的一些工作仍然很忙碌。截至目前,谈不上迅速恶化”。另一方面,他在谈到来自中国的订单时表示,“很难说已经触底”,对于贸易战导致的进一步负面影响显示出担忧。
二十一、印度机床巨头入驻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印度最大机床制造商—迈克罗迈帝克机床公司全新的“技术体验中心”10月24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正式开业。
迈克罗迈帝克机床公司隶属印度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 Ace 迈克罗迈帝克集团。该集团是全球排名前50 的机床生产企业,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达35%。其子公司普拉盖蒂自动化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生产商之一。2007年,Ace 迈克罗迈帝克集团在上海外高桥设立其全资子公司——迈克罗迈帝克上海公司。此次迈克罗迈帝克公司迁入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二期,完成了其技术中心的全面升级。据悉,新的技术体验中心将展示和演示其主打产品系列和相关加工产品,包括数控车削中心等,拟帮助中国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
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本届进口博览会上,高端制造板块的不少企业均已在外高桥国际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落户。据悉,迈克罗迈帝克机床公司拟于明年参加进口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