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松利用协作机器人平台,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实现在装配、检测、视觉拣选、柔性抓取、狭小空间工作、精密仪器搬运等多个领域的精准作业,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完备的解决方案。
新松协作机器人家族不断壮大
【悉恩悉机床网】十一国庆节期间,一个协作机器人产业先驱者的中途退场让所有业内人士尤为惋惜。一代传奇就此落幕,但它的努力和探索却为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驱动力,更赢得了所有人的对他的敬意。本文将简要回顾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史,以及以新松为代表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协作机器人研发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勇于创新的行业先行者!
一道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
当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时,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幻想:在一个纯粹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数字化车间内,效率和生产规模将会得到怎样的大幅提升!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令众多知名机器人企业碰了壁——在绝大部分企业里的某些特殊岗位上,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无论传统机器人性能如何提升,功能如何强大,似乎永远无法替代人工,从而形成生产环节中影响效率的闭塞点。这种情况在电子电器,汽车总装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尤为明显,情况各异的待加工设备和不规则的零部件让机器人“望而却步”,企业不得不又再次转向人工生产。这真是一道无解题吗?
--无法完全替代人工,那就部分替代。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行不通,那就换一种全新设计理念。
在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还在苦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一家“圈外”企业领导人的大胆设想打破了惯性思维。在他的脑海中,机器人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人不再是提前教会或纠正机器人做啥,而是机器人时时刻刻的“导师”,手把手的教会一个机器人做啥……
于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和人类一起作业的机器人诞生了,具有独特使命的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协作机器人。
为了更好的走进人类的生产作业中,第一代协作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突破了众多技术障碍,如:为了有效降低使用门槛,机器人的编程形式采用更为直观的图形化编程;由于没有栅栏作为“最后屏障”,机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大幅提升,独特的力反馈机制可以使机器人在接触到人的一刹那立刻停止运行;机器人本体搭载视觉等感知模块,可以更好的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等。
正如乔布斯的伟大不仅是单单发明了IPhone和Ipod,更是颠覆了手机业和娱乐产业的游戏规则一样。协作机器人概念的出现,也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极。
适值用户生产需求向小批量、多品类转变,拥有良好人机交互性设计的协作机器人适时出现,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白。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将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提上日程,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导者——新松公司。
尽管协作机器人的概念是全新的,但协作机器人所依托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客户群却具备了一定的延续性,而这两点是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优势。依托在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深度耕耘和技术积累,新松团队深度分析客户在生产作业中与协作机器人的贴合点,在数字化车间整体维度思考协作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2015年,新松国内首款协作机器人正式亮相……
如果说行业先行者的探索开辟是中国协作机器人诞生的催化剂,那么市场需求的指引则是实实在在的发令枪。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状况逐步改变, 3C、半导体、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的产业转型令工业机器人向轻型化、精准化、高协作性方向演变的步伐更为紧迫,多家企业计划着手布局协作机器人生态,以满足精密领域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需求。
明眼人都看得出协作机器人前景广阔,可要说当时中国企业的技术能不能做出协作机器人,能不能做好协作机器人,谁也不敢打保票。在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时,新松又一次站了出来。
刚柔相推,“宗师”亮相
时间回到2015年工博会, 4.1H馆新松展位人潮涌动。“别说,这动作真流畅啊!”、“他怎么感觉到人的动作的,不会把人撞倒吗?”,众人围观着一台机器人,议论纷纷。眼前的机器人是新松首款协作机器人,“他”正在与一位太极拳师“切磋”招式,这款机器人一改传统工业机器人刚性、刻板的运动轨迹,与拳师刚柔相推,颇有大师风范。
这是新松研发生产的第一台协作机器人,也是中国的第一台协作机器人。巧合的是,“太极”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指代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中国第一台协作机器人伴着太极元素亮相,又何尝不是打破原始、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器人领域的开天辟地呢?当然,国内第一台协作机器人诞生在新松,就绝非巧合了。
“出生”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这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第一台协作机器人,“他”正是“出生”在新松这个机器人巨人的肩膀上。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开篇提到“当国内部分人士对研发国产协作机器人持观望态度时,新松又一次站了出来”,这个“又”字不是笔误,也不是渲染,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经验。翻开史册,中国机器人企业从无到有、第一次对外出口、第一家成功上市……这些创新里程碑的主人翁都是新松。新松在着手研发协作机器人之前,已经是中国机器人企业领军者和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拥有生产协作机器人所必须的核心技术和广泛的客户群,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市场化应用经验一方面缩短了首台国产协作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为缩减成本而牺牲产品性能的误区,保证了产品品质。就这样,中国协作机器人“出生”在巨人的肩膀上,家族不断壮大,性能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产品和应用领域不断创新
新松拥有3000余人的国家级创新和研发团队,创新产品及系统产出率80%以上,这种自主研发与创新的精神同样延续到了协作机器人这个新的领域。
新松利用协作机器人平台,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实现在装配、检测、视觉拣选、柔性抓取、狭小空间工作、精密仪器搬运等多个领域的精准作业,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完备的解决方案。当然,作为回报,新松协作机器人也受到了更多客户的青睐:
某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在生产线改造过程中,对多家机器人厂商的协作机器人进行对比和甄选,新松成功胜出。新松仅用时2周就完成部署,客户接受1天培训,就能自主完成协作机器人的编程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某知名电视厂商在电机背板条码扫描流水线改造的过程中,受困于狭小的场地条件,希望新松提供解决方案,新松利用协作机器人占地小、部署快的特点,解决了客户痛点,并实现机器人与客户MES系统的交互;
某知名科技企业要求人与机器人协作完成PCB板探针电流信号的检测,高度重视机器人的安全性能,经过市场考察后最终选择了新松协作机器人;
某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购买新松协作机器人检测电机螺柱是否达标,对新松协作机器人高精度、低能耗的特点赞赏有加。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新松协作机器人凭借着良好的客户口碑,正在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伟大的诞生,蓬勃的发展,惊艳的创新。在智时代里,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故事更让人热血沸腾呢?也许,此时的人们在感叹,在思考,在憧憬。然而,就在大家做着天马行空的美梦时,志存高远的新松人,又一次踏上了奔向未来的征程……(新松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