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发动机将用上3D打印复合材料结构件
牛津性能材料公司(OPM)日前获得波音公司一份合同,为CST-100“星际客机”太空飞船(波音和NASA合作研制的专门执行空间近地短途运输任务)供应3D打印零件,该零件为大型、复杂的复合材料承载结构件。在这之前,OPM公司已经为波音CST-100空气新生系统制造了3D打印复合材料结构承载管道零件。该零件将已经在CST-100上开始安装,预计首次无人在轨试飞在2018年6月举行,接着于8月进行有人试飞。
制造过程中,OPM公司利用具有抗热及支撑高机械载荷的能力高性能碳纤维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聚醚酮酮(PEKK),采用增材工艺制造的该零件。该零件是激光烧结3D打印成形,将短的碳纤维掺入到PEKK中,极大增强热塑性材料强度并使其具有传导性。此外,改公司下一步计划将该技术应用于民用飞机,最初应用目标是涡扇发动机上的推力转向叶栅和风扇出口导向叶片,这些零件为次承力结构件,相比传统手工铺放工艺可节省50%成本,且节省劳动力和某些加工步骤。OPM公司还希望通过回收增材工艺过程中未使用的粉末以减少成本。实际制造中,在每次运行中只使用了10%到12%粉末,其他85%以上未曾使用的粉末可以进行回收,目前公司具有回收一次的能力,正在与其他公司研究开发回收三次乃至更多次的技术能力。
二、全球两大技术领导者的“强强联合”--舍弗勒与代傲合作开发变速箱同步器系统
舍弗勒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针对整个传动系统的专业技术,产品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系统三大领域。其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用于优化内燃机动力总成、混合动力和电气化。代傲集团是全球手动变速箱同步器系统的市场领导者,拥有涵盖整个性能范围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先进的发动机及动力总成技术的定制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全球各地的布局相近,且产品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以及专业的开发和制造技术。通过结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专长,能够提供针对现在和未来变速箱的技术解决方案。
舍弗勒集团和代傲集团提供经济型系统和紧凑型系统两种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经济型系统通过标准化且可以量身定做的设计,提供最佳的效率与系统性能。紧凑型系统充分发挥零件和技术优化的最大潜力,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节省装配空间。舍弗勒紧凑型同步器系统(STSS),通过充分利用成型技术的优势,可以节省多达25%的轴向装配空间,较小的花键模数和细节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可以保持与性能息息相关的摩擦锥宽度,啮合花键的承载能力以及对于低拖曳扭矩很重要的间隙不变!如果在变速箱设计中减少轴向长度,可节省多达3.5kg的重量。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所获得的装配空间具有多种用途,比如可以改进啮合扭矩从而提高性能,增加的数毫米长度可用于功能扩展,甚至为实现混合动力提供可能性。
2017年4月20-21日,舍弗勒集团和代傲集团将携创新产品和技术共同亮相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TMC)”。TMC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性变速器技术大会,主要探讨汽车驱动系统、内燃机(ICE)、混合动力汽车(HEV)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
三、小筒径卷板机,华鲁锻压制造
华鲁锻压面向客户特殊需求设计研发的WS11K-25×2500全液压可变轴卷板机最小卷筒直径达500mm(普通卷板机只能达到1200mm),结构先进,智能控制,满足行业特殊需求。华鲁锻压设计的液压型三辊卷板机,用于常温状态下将钢板卷成圆筒形或锥形。
该产品具有以下特点:最小卷筒直径小;可以满足行业的特殊卷锥要求;预弯直边小,预弯能力强,在某些特殊规格的应用中,可以达到预弯能力的150%;板材在送板一侧始终保持水平,尤其对通常需用吊装设备或较长的板材益处更为明显;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电柜、移动控制柜等硬件部分和控制软件。该机电控系统由台湾产触摸屏,德国SIEMENS产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其外围电路和传感器等组成,系统设计合理、先进,操作性能好,运行可靠,质量有保证、维护方便。
四、智能制造引领新浪潮,和利时数字化车间投产
日前,由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和利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可编程控制器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在和利时北京基地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投入生产。
和利时数字化车间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RFID和二维码、AGV小车等先进技术于一身,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为核心。和利时数字化车间建设了可编程控制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产品数据平台,实现了生产流程动态变更、控制模式优化、产品信号自动补偿与校准、自动检验与测试、自动包装与搬运等功能。生产全过程采用二维码引导技术,实现质量追溯,并建立了与精益生产相结合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系统,覆盖生产计划、原材料调配、任务分配、工艺衔接、数据管理、流程管控等制造过程。和利时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整体也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本项目作为和利时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实践样板,对和利时开发的智能工厂信息集成平台以及MES、SCADA、PLC、MC等核心产品进行了一次有效验证,和利时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车间的方案水平,并通过该样板工程,使更多用户建立起数字化车间、专业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相关的基础认知,直观看到智能化升级改造为企业带来的真实效益。
五、中信重工创新发展再出大手笔,“洛阳造”特种机器人基地进驻赣蒙
近日,江西和内蒙古分别向中信重工发出“邀请”,“洛阳造”特种机器人基地将在两地落户。2月2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九江市举办中央企业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共有80家央企参会。其中,总投资6亿元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特种机器人项目备受瞩目,双方签约后,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共青城市。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生产排爆机器人、水下机器人、防爆消防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机场机器人、铁路巡视机器人、市政应用地下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项目全部达标达产后,可年产2000台特种机器人,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18亿元。仅仅3天后,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签约仪式后,总投资2.6亿元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鄂尔多斯市。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鄂尔多斯市布局集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六、德国2016年专利数量达九年来最高
据德国专利品牌局最新消息,该局2016年授予的专利数量为15652个,比前一年增加5.8%,创九年以来的最高历史纪录。从行业来看,电子行业紧随机械制造之后,占据第二位,数量为6969个,比前一年增长2.1%。
专利的增多代表了创新能力的增强。德国电子行业在创新方面的支出增长13%,达196亿欧元。在部门分支领域,如电子、测量技术和光学领域创新的预算从109亿欧元增加到121亿欧元,仅在电子技术领域,德国一年就支出近75亿欧元用于创新。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专家马克思·米尔布莱特认为,电子行业是德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该行业将营业额的10.4%投入创新领域,名列第一,这也是许多在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投资于电子行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