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产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据了解,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未来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机器人产业科学、理性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800家。但在自主品牌方面工业机器人大多还是一些中低端产品,机器人产业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为防止行业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工信部将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行业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加快完善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二、《2017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发布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企业发展趋势展望》认为,2017年实体企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产融深度结合将推动企业成长再创佳绩。
据了解,2017年改善企业盈利水平的积极因素继续存在,且效果将进一步加强,全年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望继续好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去化过剩产能、提高市场集中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展望》分析认为,当前产融结合已经向纵深发展,许多产业龙头企业着眼企业产业链整体效率,凭借金融工具重新梳理整个产业链,重新构建商业模式。
三、台达高效机床上下料解决方案助力提升车床加工自动化水平
机床上下料装置在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自动上下料装置过长的等待时间,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对此,台达推出以人机控制器HMC系列为控制核心,同时搭配台达三轴一体运动控制型交流伺服系统ASDA-M系列和伺服马达的机床上下料解决方案。
作为解决方案的控制核心,HMC系列是内建PLC的触控一体人机控制器,具有丰富的PLC指令集,支持DMCNET高速运动总线,拥有最多可扩展到12轴的外扩能力;控制器的车床上下料程序可以在现场轻松地进行示教修改,不需要改动底层程序代码,使得整个解决方案的现场操作性更强。此外,HMC系列不需要客户自行开发界面程序,通过自带程序就可以控制一套上下料装置为多台机床进行上下料,形成产品加工的流水线式工作站。该控制模式可以尽可能更高效地利用上下料装置,有效提高车床加工自动化水平,可以解决在客户加工过程中上下料装置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HMC系列具有手持式和安装式两种类型供客户选择。在该解决方案中,客户采用的是手持式,具有自带急停开关、手轮旋钮、限动开关等安全功能,可以更方便客户的实际操作应用。
台达该解决方案使得客户车床整机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该解决方案也可推广到其他同类型自动化机械手,目前已经在注塑机取出臂、直角码垛机械手等领域成功应用。
四、华工激光闪耀2017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一年一度激光界的盛会2017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于3月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在此次参展商中,华工激光以“激光+智能制造”为主题,重点展示了“电子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汽车行业激光应用解决方案”两大激光行业解决方案。
华工激光研发的激光理盖赋码系统智能产线,实现从生产工单导入、瓶盖整理、激光在线赋码、满瓶检测、标签检测、自动剔除不良品等功能。这条生产线智能化的最大亮点在于可实施智慧监管、远程操控。华工激光先后为西门子等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积极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智能制造。2016年1月8日,由华工激光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次展会设置的"汽车行业激光智能制造应用"主题区,再现智能工厂场景,综合体现智能激光切焊工业和精密激光打标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展会期间,华工激光围绕“智能制造”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现场宣讲活动,包括:电子行业激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汽车制造中激光工艺、SuperCut超亮激光切割机工艺应用、激光智能制造的创新应用等。
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肯定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成绩
3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总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在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内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创下纪录,达23.3万余件,比前一年增长了7.3%,其中中国推动了需求的总体增长。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来自中国的申请量一年内增长了44.7%。
六、“中国制造”即将推出“新版图”
据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将于近期印发。这是根据我国国土的区域空间布局、生产要素条件和研发制造基础,国家做出的系列发展规划、行业方案和专项行动,借此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版图”,打造出新的产业增长极。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
据了解,制定分省市指南,就是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体系,推动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指南涉及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特别要让东北、西北地区省份,找到比较优势,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东北、西北地区率先启动一批基础条件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批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基地,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此外,工信部还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印发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引导国内沿海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