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悉恩悉机床网】一周热点-20170604
2017-06-04 悉恩悉机床网

一、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保持扩张态势(专家解读)


  5月份,制造业PMI为51.2%,与上月持平,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位于51.0%以上的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主要特点:一是市场供需两端持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3.4%,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生产增长总体稳定。新订单指数为52.3%,与上月持平,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国内外市场需求继续改善。二是消费品制造业增速有所加快。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3.8%,分别高于上月和制造业总体1.6和2.6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PMI均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三是中小型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等政策效应有所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本月中、小型企业PMI为51.3%和51.0%,分别高于上月1.1和1.0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PMI连续3个月上升,年内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四是企业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8%,分别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0.2和1.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和59.1%,分别高于上月0.3和0.2个百分点,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信心有所增强。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继续回落,分别为49.5%和47.6%。


二、市场需求带动机床业高速增长


  中投顾问《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数据指出,2016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约为275亿美元,同比持平。从机床结构看,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快速增长,呈现出明显增长态势。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旺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


  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十三五规划每年重大专项将带动资金投入100亿以上,不仅带动了国产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的市场发展,也为国内数控系统生产厂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扩大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三、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


  数控机床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命脉,而滚动功能部件作为其关键却存在精度难以保持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冯虎田教授团队在该方面取得10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并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滚动功能部件的主要研发基地,自2009年以来,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究人员瞄准国际技术前沿,重点在滚动功能部件精度、摩擦磨损、疲劳、刚性、材料优选、可靠性试验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在10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应用验证。据了解,参研的龙头企业已经应用这些技术陆续推出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滚珠丝杠的旋铣加工精度比原来提高了一个等级,实现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小批量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成功替代进口。

 

  冯虎田认为,产品的检测和试验对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我国以前对于滚动功能部件的重要实验与测试设备严重欠缺。因此实验室针对滚动功能部件的综合性能、动静刚度、精度、寿命等方面的测试,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共28套,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向行业技术辐射。

 

  据悉,该校已联合国内龙头企业针对产品性能检测、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等方面制定、完善了32项行业及国家标准,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6项,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实验室已为兵器、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提供服务,部分检测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又一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子课题通过预验收


  近日,航空工业精密所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在机检测及精密三坐标测量机配置、运输、安装调试、测试及性能提升”通过了航空工业昌飞的预验收。


  近日,昌飞专项课题组一行5人来到精密所,就精密所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在机检测及精密三坐标测量机配置、运输、安装调试、测试及性能提升”进行了预验收。验收专家听取了精密所对该子课题完成情况的汇报,并按照技术协议要求和验收大纲到现场对高效复合测量机与专用精密测量机进行了性能与指标检验。经过讨论与质询,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精密所研发的高效复合测量机与专用精密测量机均符合双方所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具备了应用验证条件。


  该子课题主要针对浆毂等直升机典型复杂零件的精密测量测试需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在机在位工艺检测需要,进行直升机桨毂快速扫描复合测量设备与在机精密检测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当前,精密所精密实验室瞄准国内航空典型复杂零件的高精高效检测需求,在原有精密/超精密加工及测试技术的基础上,将光学测量技术引入并应用到航空典型复杂结构件的检测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相关研究,效果显著。该课题中的高效复合测量机与专用精密测量机就是精密实验室在非接触测量技术与装备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可以为我国航空关键结构件的加工提供测量技术支持。


五、军工行业与机床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2017年5月11-12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与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在西安联合组织了供需对接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企业分别访问了航天科技集团、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器装备集团的相关军工企业,参观了主要加工车间,交流了用户工艺特点、设备需求方向、国产机床问题,探讨了换脑工程及智能制造需求。

 

  供需对接活动是在当前国家倡导军民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安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策划的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具体工作,注重深入交流,有针对性并取得实效。活动目的旨在组织重点军工企业介绍用户工艺和设备需求,交流机床选型、应用经验和体会,促进国内机床行业与军工用户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本次活动得到军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梳理设备应用现状,精心准备了交流材料,并由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通过现场考察和交流,密切了供需关系,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对接活动得到军工和机床企业双方的认可。本次活动共11家行业企业(秦川机床、宝鸡机床、宁江机床、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科德数控、北二机床、浙江海德曼、华中数控、成都普瑞斯、大连三垒)16人参加。


六、北京中技克美谐波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5月23日,顺义科创所属企业中技克美谐波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为谐波传动产业今后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技克美成立于1994年12月9日,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谐波传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 “谐波传动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专业从事谐波传动减速器技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实业公司。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器人、信息、能源、电子、仪表、石化、印刷、包装、机械、医疗等领域,并主持完成了我国多项谐波传动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及部委多项奖励;研制成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固体润滑谐波传动减速器,并成功应用在我国神舟飞船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北斗导航系列、风云系列、尖兵系列等多种型号卫星及航天飞行器中。


七、中南钻石 借智高校助力升级


  日前,中南钻石公司与清华大学化学系李亚栋院士签署“超硬材料粉末触媒催化性能研究”合作协议,将有力推动该公司超硬材料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进入我国科技创新的先进行列。


  李亚栋院士早年开展过超硬材料方面的技术研究,后长期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在纳米晶界面调控、新型一维纳米材料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无机纳米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南钻石公司主要从事金刚石超硬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超硬材料科研和生产基地,在超硬复合材料合成、合成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无污染提纯技术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双方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中南钻石公司可有效地利用清华大学纳米合成材料方面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按照合作协议,中南钻石公司将聘任李亚栋院士为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聘期为五年,重点在超硬材料粉末催化性能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提升企业的科研研发能力和整体水平。


八、宜昌全力打造数控机电装备产业集群


  日前,宜昌伍家岗区正式成立全国数控机电产业集群示范区创建工作专班,把机电装备产业作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


  据悉,机电装备制造业是伍家岗区工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主要有高端数控纺织机械设备、柔性机器人清洗机、炉前机器人设备、智能机器人输送系统、汽车发动机复合增压器等。2016年,伍家岗区被国家工信部授牌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数控机电装备产业试点地区”,这是湖北省内继襄阳高新区、随州市经信委、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后,获得国家批准的第4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九、工信部正在编制《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5月11日,“2017中国增材制造大会暨展览会”在京召开发布会。来自发布会的消息称,《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在编制中。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方向。作为加快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特别出台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


  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达8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鹏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部分制造工艺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从概念导入期步入快速发展期。


十、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京颁奖 5月30日被定为“科技工作者日” 


  5月27日,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京颁奖。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介绍,这是5月30日我国第一个“科技工作者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科技奖项。这份获奖名单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共同谱写的科技创新优秀“答卷”。其中,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奖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等2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奖章,254个团队获得奖状。可以说,这份“答卷”不仅让国人自信心倍增,更在世界上赢得“高分”。


十一、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制造2025》政策只适用于国内企业?政策对中外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所限定?针对这些外界的疑问,5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一一回应并多次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政策措施是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存在限制外商投资的做法。


  辛国斌说,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还是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制定过程中,问计于内外资企业,许多跨国公司也做出响应,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贡献了智慧。


  对于外界的担忧和质疑,辛国斌特别强调,高科技产业从来都不是靠保护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其投入高、风险大、不确定性强,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扶持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不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要靠企业,政府是无法代替和左右的。


十二、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IPK所签署《〈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2017年6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希征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生产系统和设计技术研究所(IPK)所长、德国技术科学院院士艾卡特·乌尔曼教授在德国柏林签署了《<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成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拓展和充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内涵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的一项重要成果。


  此次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双方将选择中国重点省市和地区设立联合办公室,建立以中德合作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培训中心,弗劳恩霍夫研究院IPK所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创新中心提供战略开发、规划、建设实施、项目评估和运营管理培训;双方还将围绕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合作。促进双方技术项目合作、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实现技术和人才集聚,推动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实施。


十三、2017“数博会”期间签约167亿余元

  据新华社28日报道,记者从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数博会共签约项目119个,签约金额167亿余元,共对接企业1479家,达成签约意向项目235个,意向金额256亿余元。


  据介绍,数博会期间,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数据共享与开放、人工智能等7大板块,共举办论坛77场。同时,设专业展馆6个,展位面积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共316家,其中国际企业51家,超过5万人次前来观展。


  此外,数博会期间,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国家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大数据创新联盟成立,中国(贵州)“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启动。


十四、Mastercam被评为“2017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赛”加工竞赛官方供应商


  “世界技能大赛”的全球合作伙伴Mastercam,被评为2017年10月14日至19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2017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赛”活动的四个加工竞赛的官方供应商。竞赛包括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塑胶模具工程,以及制造团队挑战赛。挑战赛需要团队使用Mastercam在车床和铣床上生产零件,这些零件可能被组装起来生产一种可行的产品。


  “2017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赛”是今年最大的国际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他们所选择的技能中竞争得到最优。


十五、GE为美国教育行业送出价值五千多万元的金属3D打印机


  近日,GE宣布其一千万美元教育基金的进一步细节,将用于推广3D打印技术的使用。作为其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超过400所学校将收到GE送出的3D打印机。 


  GE将其3D打印教育计划称为“寻找世界各地增材制造人才”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计划,将近18万学生有机会接触3D打印技术与系统。早在今年年初,GE就已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内投放一千万美元到该项目,其中800万美元用于金属增材制造机器,200万美元用于桌面级3D打印机。


  GE将为中小学送出Polar 3D打印机和XYZPrinting制造的机器,其中还包含Polar 3D的STEAMtrax课程,具有两年许可证,每个打印机有六卷丝线,还有一个STEAMtrax模块套件--Tinkering with Turbines。而波士顿大学等八所大学将分别收到一台价值25万美元的Concept Laser MLAB cusing 100R金属3D打印机。这些3D打印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就会交付给相关院校,而GE也计划在未来四年想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机器。 


  GE副总裁Mohammad Ehteshami表示,"增材制造与3D打印正在改变人们对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看法。我们希望开拓新渠道来挖掘一些人才,而这个教育计划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推出的。"

悉恩悉机床网总机:0371-56767678
邮箱:
info@cncjichuang.com
1011061863@qq.com
备案号:豫ICP备16022988号-1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工商局电子营业执照
暴恐音视频举报
银联特约商户
网络社会征信网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获取更多服务,请扫描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