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中数控以“叶片复杂型面精加工六坐标联动数控砂带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
为表彰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对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集体和个人,日前,北京市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华中数控以“叶片复杂型面精加工六坐标联动数控砂带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一等奖。
此次获奖项目,由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该成果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叶片六坐标联动数控砂带磨床和编程系统,成为高质量叶片制造的必要手段。解决了以核电汽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叶片为代表的复杂叶片型面数控磨削精加工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了超越,丰富并促进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多轴联动加工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些国家重大专项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为大型发动机叶片试制提供了先进的工艺手段,为能源战略和国防安全的自主可控提供了亟需的支撑条件。
二、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将全面构建
作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手段,智能制造将迎来新的变革。从2017中国 (西咸)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发布的 《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发展规划(2017-2021)》 (以下简称 “规划”)获悉,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将全面构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万亿元。
“规划”指出,智能制造正面向制造业的 “智能化”,以传感器、芯片为代表的基础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以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应用产业集群,以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体系正快速崛起。“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将全面构建。其中,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可达25%。此外,中国自动化应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中国智能产品市场规模也将超过万亿元。
三、让机器人发展全新生产模式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制造业应探索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在生产流程中,发展出全新的生产模式,日本发那科公司德国分公司新闻发言人伯恩哈德•福伊齐克日前在汉诺威工博会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机器人就像新式武器,现在新式武器有了,相关产业需要探索能将这种新式武器威力发挥出来的新战术。”
目前常用的机器人在启动后,人员需要与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协作机器人则可以实现工人和机器人近距离协作,适用于零件搬运、装配等流程。由于其内部加装了传感器,机械臂在碰到人后会暂停,可以避免伤害到人。
福伊齐克说,今后机器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不断加强人机协作性。首先,机器人的操控与编程将会日益简便,5至10年后,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操控机器人将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机器人的多任务适应性将得到发展,随着编程方式简化,机器人的工作编程易于修改,今后可在流程中迅速转换多种角色,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谈及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福伊齐克说,单纯讲提高生产效率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器人技术,制造业可以改变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未来能否发展出一套创造性的生产方法,对于企业的生存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发那科公司1956年诞生于日本,是世界领先的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其研发能力长期独步业内,广受称道。
四、“中铸云商”重磅出击上海铸造展
中铸云商作为我国首家以铸造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的创新公共云服务平台,开创了 “互联网+铸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将在2017年6月13~16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登场。
中铸云商将带来以科技元素为主题的中铸云商平台及子平台发布会;现场观众将与智能机器人 “天天”零距离接触,感受人工智能和行业专家带来的全方位咨询服务;基于全行业制造资源能力匹配、供应商评价体系、身临其境的现场考察,体验高效、低成本的全新线上采购模式。另外,中铸云商还将联合中国铸造协会两化融合工作委员会现场赠送100套价值共4000万元的德国铸造仿真模拟软件。
五、2017德国慕尼黑光博会即将开幕
2017慕尼黑国际应用激光、光电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光博会”)将于6月26日-29日隆重开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逾千家光电子企业齐聚德国慕尼黑,是光电子行业的优质企业及行业顶尖人才专家不容错过的行业盛宴。
拥有40多年历史的慕尼黑光博会,为全球光电领域商业应用提供从组件到系统的解决方案,是规模最大、最专业、最权威、最全面的国际性行业展会。
其覆盖光电子行业所有门类,展示领域尖端科技,包括激光及光电子、光学元件、光学制造技术、光学测试测量技术、光通信、光学成像、激光生产和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