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机床第一镇”拟建机床展示馆
从一架风箱、两个匠人叮叮当当一锤一锤打铁,到一群销售员身背刀片走四方,再到成就今天博望“刃模具之乡”“中国机床第一镇”美名,皖苏边界千年小镇博望实现凤凰涅槃,机床及刃模具销量占据全国四分之一市场,出口到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6月9日,记者获悉,马鞍山博望拟建机床展示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宝贵的城市遗产,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工业之美。
按照正在拟定的方案设计,展示馆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分荣誉区域、历史溯源区域、光电沙盘区域、全息展示区域、重点企业介绍区域、未来愿景区域、VR体验区域共7个展示区。其中历史溯源区域,主要借助老照片、历史记载文献等,通过场景还原,展示博望刃模具产业的历史底蕴、发展历程。光电沙盘区域,通过历史史料的展示,讲述博望区的机床产业的分布、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等,全面展示博望区机床产业的发展历程。全息展示区域,通过罗列古今中外代表性的机床,讲述机床产业的历史变迁和技术革命。
二、2017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在广州召开
2017年6月8-9日,2017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员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峰会通过了“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条例”,将发挥行业重点企业作用,构建高层交流平台和行业智库,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机器人品牌。峰会还达成了避免恶性竞争、开展标准建设、打造共性技术与关键部件平台、共同开展行业应用推广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项共识。
三、机器人产业低端“魔咒”将打破
日前,在浙江宁波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机器人产业,国家将再出台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目前20亿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引导基金也已经到位,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业将迈向中高端。
当前,机器人发展存在“大而不强”,随着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机器人发展面临着一些难题。首先,最大的难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产业科研水平较为滞后。其次,由于技术水平欠缺,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底部,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需要一段时间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今后几年将是机器人产业的“洗牌”时间,开放的市场对国内外所有企业的机会是均等的,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低端低质的“魔咒”,防止机器人产业陷入低端化。
四、Stratasys用3D打印技术改变飞机内饰件的生产模式
今年的巴黎航空展上,增材制造和3D打印解决方案公司Stratasys将展示改变飞机内饰件生产的增材制造方案。Stratasys已经把展示的加速制造解决方案,用于改进FAA和EASA认证零件的三维打印,这种举措在提高重复性,供应链效率和降低空客,ULA等客户的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Stratasys还将与世界领先的航空航天制造商进行交流,强化Stratasys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用来帮助航空航天公司和机构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的ULTEM-9085树脂也通过了空中客车材料规格的认证,将高强度重量比与FST(火焰,烟雾和毒性)符合性用于飞机飞行部件。这使得空中客车能够生产出坚固,轻便的部件,同时大大减少了生产时间和制造成本。
此外,Stratasys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吸引大型制造商,设计师,工程师,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的3D打印革命。
五、中国国际技能大赛9日圆满落幕
在9日落幕的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与其他国家选手大多数是一线的产业工人不同,中国选手清一色是来自集训的技校学生。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集训的技校学生为奖牌而战固然重要,但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基础不厚、人才断档等问题,需要正视。
技能人才之所以底子薄,与我们的观念和人才培养环境密切相关。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要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国家如果缺乏多元化技能人才,也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崇尚工匠精神的风气正蔚然兴起。各级政府和广大职业院校,要在培养年轻工匠上多下功夫,既要通过竞赛激励和国家集训选拔最优秀的苗子,更要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壮大工匠群体。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体的企业,要大力开辟多种培养途径,让热爱技术、钻研技术者有尊严、有出路、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