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松全线新品本周亮相国际机器人展
7月5日至8日,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展在上海举行,新松机器人携工业机器人创新应用、新一代人机协作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全线新品精彩亮相。
此次新松机器人参展的最大看点是三款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应用,其自主研发的6个自由度喷涂机器人是国内首台斜交中空手腕喷涂机器人,标志着国内机器人在喷涂领域取得新突破。专为快速拾放应用场合而设计的高速关联机器人,可通过视觉系统快速捕捉到目标物体,蛙跳试验节拍高达300次/分钟,并具备姿态修正、随动抓取等高级功能,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集中体现。
此外,新松机器人的新一代人机协作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也成为展会的亮点,它们不仅颠覆了传统制造模式,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此次参展的产品中就包括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3C产品性能检测平台、复合机器人智能柔性物料搬运平台等。
智能服务机器人方面,由多款机器人组成的国内首个机器人智能主题咖啡厅在本届展会上问世。在这个特殊的咖啡厅里,4公斤重工业机器人担任调酒师,松果系列智能服务机器人是迎宾门童和服务员。据了解,目前新松机器人的松果Ⅰ号已经在部分商场代替员工进行产品售卖服务。
二、高端机器人成我国工业机器人高速增长“发动机”
我国继续保持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市场,高端机器人销量在各机型中增速最高,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5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最新数据及产业分析: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为88992台,同比增长26.6%。除数量上的大幅增长,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则是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大亮点。一方面,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机器人占总销量的61.5%,领跑工业机器人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比已达33%,且高端机器人的国产率增速最快。
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提质增量的同时,应用的行业也在极大拓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34个行业大类和91个行业种类。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但3C(电气电子)行业的市场增速已超过汽车行业,未来三五年内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最大领域。
据了解,我国工业机器人两位数高水平增长已形成全球瞩目的“中国模式”,但未来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告别“高端产业低端化、高端应用边缘化”的初始发展阶段,真正驶入技术先进、国产增速、应用拓展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这为我国引领全球新一轮智能制造产业变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俄罗斯称开发出一种可以打印三种金属打印的3D打印机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金属3D打印机,但许多仅能打印一种类型的金属材料,这对某些应用来说可能是有局限性的。然而,据报道,一个俄罗斯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能打印三种金属的3D打印技术。 目前,增材制造和材料设计实验室(高级研究基金会、教育科学部、UNN物理技术研究所和一所大学的一个联合项目)正在开发这款3D打印机,它将在2018年初亮相。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款3D打印机的信息我们知道得很少,但实验室负责人、UNN物理技术研究所的主任VladimirChuvildeyev在Technoprom-2017技术开发论坛上谈到了这款新3D打印机,称它已经存在——而且目前世界上唯仅有一款,是功能性的,说研究人员正在为它开发软件。
事实上,5年前,UNN物理技术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粉末3D打印技术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能打印多种金属材料,打印对象将具有更精确和定制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2016年,俄罗斯公司Rosatom推出了该国的首款金属3D打印系统。之后,俄罗斯还开发出能在太空中3D打印金属对象和零件的金属3D打印机。如果上述说法属实,俄罗斯又在金属3D打印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四、新加坡找到提高3D打印合金性能新方法
到目前为止,3D打印的金属件在许多性能(尤其是强度)上仍不及通过传统工艺制程的金属件。但近日,新加坡的A*STAR制造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却找到了一种解决之道—通过在3D打印的合金中加入二硼化钛,他们成功提高了前者的强度和热性能。据了解,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选择的基础合金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船舶工业的镍基合金625。它由55%-70%的镍,以及铬、钼、铁、铌、钽等其它金属组成,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强度。
实验时,他们将这种合金的粉末与二硼化钛的粉末(颗粒直径约58纳米)混合到了一起,然后使用一台带6轴机械臂的激光3D打印机在碳钢基板上打印出了矩形样件(尺寸120毫米×70毫米×10毫米,层厚1毫米)。最后通过测试他们发现,这个样件无论是机械强度、热性能,还是对磨损和腐蚀的耐受力都比纯镍基合金625的3D打印件要好。而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找到了这种变化的原因—硼化钛纳米粒子聚集到了Inconel 625晶粒之间的边界,增强了晶界。“我们希望继续研究这种方法,同时探索用于3D打印的通过纳米颗粒增强的新型复合材料。”研究者们表示。
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孕育兴起,人类开始迈向大智能时代。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科技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即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规划,力争使之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与会的院士专家和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给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
“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引导。”科技部负责人介绍,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开始支持人工智能和相关科技的发展,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图像识别、智能芯片、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据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主要推动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础设施,二是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强化政策储备、重视风险防范,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