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信部组织召开产业链布局规划工作会议
7月28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组织召开了机械行业产业链布局规划研究工作会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部娄晓钟主任代表协会参加了会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代表以及石化设备、工程机械、重型机械、铸造、通用机械等专业协会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工信部产业政策司钱航副司长主持。
会议研究了机械行业产业链布局规划及目录编制相关工作,重点对机械行业产业链国内布局以及国内布局与国际布局统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协调处贾宏伟处长介绍了机械行业产业链布局规划及目录编制相关工作,钱航副司长对下一步工作和分工做了安排。参会代表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
二、中国控制会议在大连举行
近日,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17)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0余位院士、22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届会议旨在为全球系统与控制领域的学者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展示最新的理论与技术成果,以推动系统控制科学的学科发展和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会议共收到国内外论文2031篇,均被会议录用并收入论文集,其中英文论文占91.3%。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典隆德大学教授约翰•卡尔•奥斯特洛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等作了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系统控制理论和应用中多个领域。会议还组织了会前专题讲座及“流程工业的智能优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自动化工程教育论坛”等专题研讨会。本届会议还设有“陈翰馥奖” “关肇直优秀论文奖”“《中国科学》—中国控制会议张贴论文奖”和“IEEE CSS Beijing Chapter 青年作者奖”,旨在奖励为中国系统科学和控制科学理论与应用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发现、奖励优秀中青年学者以推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中国系统科学与控制科学的发展。
大会总主席、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教授王伟表示,会议丰富的学术内容对系统与控制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据悉,本届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等国内外组织协办。
三、机器人大比拼 谁是最强大脑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设计并动手制造出机器人,操作它们完成沿着“丝绸之路”开拓商贸的任务。这是8月7日在浙江大学开赛的第28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向全球青年学子提出的挑战。
本届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的参赛者来自8个国家的11所大学,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50余位大学生被打散分成12个组,即每一组均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成员组成。
这是国际机器人设计大赛第二次在中国举办。浙大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说,浙大是国内机器人研究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目前,浙大约有分布在10余个学院的30多个团队在从事机器人研究。
四、瓦房店再获“中国轴承之都”殊荣
8月4日,“中国轴承之都”复审专家组在对瓦房店轴承产业进行全面考察后,一致同意继续授予瓦房店“中国轴承之都”称号。
2007年,瓦房店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荣誉称号,2012年瓦房店顺利通过“中国轴承之都”第一次复审。5年来,瓦房店充分利用“中国轴承之都”品牌优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轴承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截至目前,瓦房店已经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规模企业为主体,大中小轴承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复审专家组认为,瓦房店轴承产业充分发挥了“中国轴承之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五、德国汽车企业订购Jenoptik激光系统
据外媒报道,在过去几周内,德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已经从德国激光企业Jenoptik订购了几套总价值约1000万欧元的激光系统。
这些激光设备可用于如结构部件,特别是下一代电动车的轮廓修整等。这些部件用于实施新的汽车车身平台,而这些平台则是保护电池和符合二氧化碳(CO2)排放目标所必需的。这些设备和流程首先由Jenoptik应用中心的客户进行了全面测试。Jenoptik提供的激光器已经被证明是极其灵活、速速块、品质高的工具,特别是对于新型轻型材料,如铝压铸件以及超高强度钢材料的加工而言。
Jenoptik精密3D金属加工激光系统JENOPTIK-VOTAN BIM可以对复杂的金属和塑料部件进行高效加工。公司拥有不断开发独特的系统理念,比如激光束在机械臂内部进行引导。基于这一技术,公司最新的系统具有并行操作的几个3D激光加工机器人。该系统技术为具有最小安装面积和高灵活性的客户提供了明显的生产率优势,从而将系统完全集成到特定的本地生产过程中。Jenoptik的汽车部门生产的3D激光系统,作为生产过程优化和自动化等的一部分,能集成到客户生产线中。
六、智能钳工机器人能加工五金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闻处称,其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部共同研发了一套新型自适应工业机器人系统,可用于五金铸件加工。据称,这项新技术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现在,机器人的部件正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仪表厂(Dalpribor)接受实际检验。
远东联邦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控制系系主任弗拉基米尔•菲拉列托夫解释说,此前机械加工由人工完成,占用大量时间,还会产生大量废品。而这套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无需工人操作,机器人能自行判断需要机械加工的地方,并完成高精度操作。按计划,该系统不久之后就将完全投入远东仪表厂的生产流程。系统、设备和软件均受到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