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三届天津机械博览会开幕
第十三届中国(天津)国际机械工业装备博览会(简称“天津机械博览会”)11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启幕,该展会以天津装备制造业市场为依托,展示近年来机械工业装备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服务中国北方工业市场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工业制造业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京津冀三地正逐渐形成优势互补、相融相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以京津冀为核心的中国北方重型工业市场进入深层次调整和发展阶段。作为服务中国北方重型工业市场的重要展示交流平台,第十三届天津机械博览会,承载产业发现需求,吸引了大量海内外知名企业参展。美国哈斯、沈阳机床、山东永华、盛华恒丰、铭格锻压等企业将展示数控机床、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液压机等设备及技术。
展会划分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激光制造、焊接及五金等多个展区,展出数控机床、冲床、磨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自动化、检验测量仪器等技术及设备,展示设备数量达1000余台套,八成以上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受到海内外采购商的关注。
二、国内最大智能机器人仓库启用
菜鸟网络高级算法专家胡浩源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菜鸟网络打造的我国最大机器人仓库已在广东惠阳投入使用。该仓库内有上百台机器人,使天猫超市商品上午下单下午即可送达。
目前国内不少智能仓库内搬运机器人仅十几、二十台。“几十台和上百台机器人一起工作的难度大不相同。”胡浩源介绍说,更多机器人意味着分配任务难度大大增加,合理地将每个任务分配给对应机器人,从而实现整体任务完成效率最优,还要防止机器人之间可能的碰撞、防止部分区域出现机器人拥堵、死锁等。
据菜鸟网络物流专家游育泉介绍,每台机器人能顶起的重量可达500斤,同时还能灵活旋转,可将货架的四面调配到拣货员跟前,方便拣货员工作。“这等于一个货架,四个面都能存储商品,仓库储量被提升了一倍还多。”机器人缺乏电力时会自动归巢充电。
据了解,传统货仓内,消费者下单后,拣货员需跑步到货架前将货物拣出。人工拣货通常一个小时拣100多件,而在智慧仓内,一小时拣货可达3000件。“这个数值还不是智慧仓的最高值。”胡浩源说。
三、打造中国高端制造朋友圈,长城润滑油与洛阳轴承战略合作
8月9日,长城润滑油与中国轴承龙头企业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简称洛轴)在北京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就洛阳轴承进口润滑油脂国产化、轴承及装备润滑维护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
据了解,长城润滑油与洛轴此次战略合作,将改变洛轴多品牌润滑油脂混用的状况,完成进口润滑油脂的国产化替代。长城润滑油将对洛轴轴承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业润滑油和金属加工液等产品进行优化、归并,提高润滑管理水平,进而降低维护费用和运营成本。不仅如此,双方还将打造润滑油脂优质供应链和服务联合体,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提升服务最终用户的能力及竞争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此外,双方还将联合申请国家级高铁、军工等行业的科研项目,促进双方产品在高铁、城市轨道、军工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是两个行业龙头企业的牵手,也是润滑油和轴承行业史无前例的一次对话。轴承是制造业的心脏,润滑油是制造业的血液,两者都是机械设备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作为机械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长城润滑油和洛阳轴承在铁路、汽车、冶金、水利、工程机械、机床、军工、风力发电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客户基础。
目前,恰逢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设备高端化、精细化是大势所趋,这对相关零配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城润滑油与洛轴组成服务联合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四、担心失业 韩国引入世界首个“机器人税”
据外媒报道,由于担心机器替代人类工人造成大范围失业,韩国推出了世界上首个“机器人税”,它们认为减少税收优惠政策能提升生产力。在新的税法修订案中,韩国将减少对自动化产业的税收优惠,今年年底新的税法就将正式生效,机器人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据KoreaTimes报道,韩国政府希望通过机器人税弥补人类工作岗位被替代后造成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损失,同时在失业率大幅攀升前积累更多的社会福利资金。
业内专家预测,机器人不久的将来会在多个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到2030年英国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和人工智能霸占。专家表示:“虽然新的税法并非直接针对机器人征税,但事实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经是自动化产业的两大支柱,因此政府针对的其实还是机器人。”
不过,使用机器人和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不愿意了,它们表示机器人税对自家业务不利,而且会阻碍创新。普华永道表示,现在受自动化威胁最大的行业包括运输、制造和废物管理等,不过那些需要思考和创意的工作机器人恐怕还替代不了。
五、联合科技公司UTC拟收购罗克韦尔 交易规模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近日,据相关媒体透露,联合技术公司已经接近与其竞争对手罗克韦尔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达成合并,双方正在接触洽谈阶段,交易规模达220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技术对罗克韦尔柯林斯提出的首次开价在每股140美元以下,但双方最终仍有可能谈判破局,罗克韦尔目前市值在200亿美元以上,双方合并后将成为一个年收入超400亿美元的航天航空业务巨头。这可能会使飞机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飞机制造商们证逐渐尝试提供端到端的维护服务,从而蚕食掉零部件供应商的一部分业务。
合并后,双方在与运营商和其他飞机拥有者(包括美国军方)的谈判中将有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考虑到两家公司的航空零件产品重叠交叉度不大。合并后将大幅扩张联合技术航天零件阵容,有助抢下更多波音及空中巴士订单。
当然,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彭博社的Broke Sutherland就狠狠泼了一盆冷水:“联合技术的Greg Hayes表现出更大的收购意愿,因为公司此前承诺要通过股息和回购向股东返还220亿美元,但联合技术执行长海斯(Greg Hayes)在6月曾表示,预计今年将投资2.5亿-10亿美元进行企业并购。因此,收购罗克韦尔似乎并不那么合理。”